文献的概念与意义内容摘要:

它是人类物化的精神财富,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成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 痕迹符号 痕迹符号指文献中与认知涵义相对应 的一种带有人为规范的痕迹状态体系, 包括表现为文字与图形的裂痕、刻痕、 抹痕和印痕,表现为图形和点阵的光化 学痕,表现为声频、视频与计算机编码 或数据的磁痕和光痕。 载体材料 载体材料指文献中痕迹符号的物理承 载体。 是人类专门选定或制成,用以记录 文献痕迹符号的特定材料,如龟甲、兽骨、 金属器皿、石碑、刻崖、印章、简册、缣 帛、粘土版、贝叶、桦树皮、莎草纸、蜡 版、羊皮、纸张、唱片、胶卷、相片、磁 带、软盘、硬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 记录方式 记录方式指把表达文献认知内容的痕 迹符号记录到载体材料上去的方式。 裂痕、 刻痕、和抹痕只能用手工方式记录,如灼 烤、雕刻、书写等;印痕可以用机械方式 记录,如印刷;光化学痕、磁痕和光痕一 般自动记录。 记录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激光打 印、录制、复印、光电誊印、自动冲洗、 扫描录入、电传、网络传输、数据下载等, 声控技术的出现,为记录方式的变革带来 理想的曙光。 文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是物化的 精神财富。 认知内容是文献的价值内核, 载体材料是文献的形态外壳,而痕迹符号 及其记录方式,则是使文献的内核和外壳 有机结合的中介和手段。 它们都是文献缺 一不可的构成要素。 四、文献的社会特性 文献作为一种构成社会环境的特殊的社会 产品,有着不同于一般社会产品的地方。 这些 不同之处,可称之为 文献的社会特性。 界定文献的社会特性,应主要 从 社会功效 出发进行分析。 因为一, 人类创造文献是为了用的,特性必 须在功效中才能体现。 脱离功效来 认识文献的社会特性,意义不大。 二,特性是比较特殊的性质,一般 常见的性质,不属列举之类。 三, 文献的社会特性源自文献的本质, 并与其构成要素密切相关,确定文 献的社会特性时,应紧扣这一点。 八属性说: 信息性(知识性、 情报性)、 载体性、 客观实在性、 文化性、 可交流性、 智力资源性、 价值模糊性、 时效性 系统的知识性 文献是社会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 这类资源可 分三类,一人才,二文献,三一般社会产品。 三类资源虽都蕴涵大量知识,但使其所含知识处于 系统揭示、整体梳理和充分解释状态的,唯有文献。 文献在三类智力资源中自成系统。 文献全面反映一 个时代各领域人类的认知水平,也全面反映各历史阶段 人类达到的认知水平。 文献具有独立的知识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