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朱林利,副教授,llzhu@zjueducn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内容摘要:
3= mS S S 0 且它的轨迹是经过坐标原点并与 l、 3三坐标轴夹角相同的等倾斜直线 平均应力为零,即 m=0,应力偏量 Sij不等于零。 应力偏量为常量,即 Sl= C1, S2= C2, S3= C3 1 1 2 2 3 3 mc c c 轨迹是与等倾线平行但不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在主应力空间中,它的轨迹是一个平面,该平面通过坐标原点并与等倾直线相垂直。 29 屈服曲面 二、屈服曲面 屈服曲面 F(1,2,3)=0: 为一平行 L直线的柱面; 屈服曲线 f(J2’, J3’)=0 : 屈服曲面与 p平面的交线 —— 对应无静水压力部分的情况。 30 屈服曲面 三、 矢量 OP在 p平面上的投影 O y x 2’ q 1’ 3’ r 30186。 1 3 1 32 1 3 2 1 322( ) ( )222236x s ss s sy 222239。 ta n / / 3r x y Jyxq 坐标轴 1, 2, 3在 p平面上的投影O1’、 O2’、 O3’互成 120; 矢量 OP在 p平面上的 x, y坐标值 为: 矢量 OP在 p平面上的 极坐标值 为: () () () 31 屈服曲面 221 2 1 2 2ij 1112( , 0 , 0 ) ( , )2 6 由于 12矢量与 p平面平行 ,故 矢量 OP在 x,y平面上的 坐标 为: () O 2’ 1’ 3’ 120186。 30186。 x 39。 39。 12 1239。 39。 39。 1 2 1 2 2 212 c o s 3 0 2 33O 222( 0 , , 0) ( 0 , )3 3332( 0 , 0 , ) ( , )2 6 坐标变换: 1 3 1 322( ) ( )x s s 2 1 3 2 1 32266s s sy 32 屈服曲面 引进极坐标的关系 : 可见 Lode参数为: () O 2’ 1’ 3’ 120186。 30186。 x 2 2 2 21 3 2 1 339。 211( ) ( 2 )2622r x yJT 2131321ta n3yx q() 2131323 ta n q() 33 屈服曲面 几种典型应力状态在 p平面上的极坐标值: () 2131 2 33 1 20 , , 0 , 2 , 0, 021 , , , 303, 021 , , 303oorrr q q q 在纯剪切时: 在单向拉伸时: 在单向压缩时: 34 221 3 2 1 311( ) ( 2 )26r 2131323 ta n q 屈服曲面 四、屈服曲面的特征 AABBCCCC BB AA 纯剪 纯拉 39。 139。 239。 330p平面上的屈服曲线 (1)、 屈服曲线为一 封闭曲线 ,原点 在曲线内部; (2)、 对各向同性材料,若 (S1, S2, S3)或 (1,2,3)屈服,则各应力分量互换也会屈服,故屈服曲线 关于 1’,2’,3’轴均对称 ; (3)、 对拉伸和压缩屈服极限相等的材料, 若应力状态 (S1, S2, S3)屈服,则 (S1,S2, S3)也会屈服,故屈服曲线为 关于垂直于1’,2’,3’轴的直线也对称。 35 Tresca和 Mises屈服条件 36 Tresca和 Mises屈服条件 历史上关于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原因的不同假设 第一个假设: 材料进入塑性状态是由最大主应力引起的,即当最大主应力达到 s时,材料即进入塑性状态。 GalilMo在 17世纪时提出 在各向相等压缩时.压应力可以远远超过屈服极限 s ,而材料并未进入塑性状态,也未破坏。 被实验所推翻 原因: 第二个假设: 最大的主应变能使材料进入塑性状态 StVenant提出 被实验所推翻 第三个假设: Beltrami提出 当最大弹性能达到一定值时,材料即开始屈服 与实验相抵触 37 Tresca和 Mises屈服条件 一、 Tresca屈服条件 认为最大剪应力达到极限值时开始屈服 : m a x 1 3( ) / 2 k () (材料力学的第三强度理论 ) 金属材料在屈服时,可以看到接近于最大剪应力方向的细痕纹 (滑移线 ),因此塑性变形可以是由于剪切应力所引起的晶体网格的滑移而引起的。 1834年, Tresca作了一系列的 挤压实验 来研究屈服条件: 1 2 3() 四个强度理论 : 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理论 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屈服破坏理论 脆断破坏理论 38 Tresca和 Mises屈服条件 一、 Tresca屈服条件 p平面上的屈服曲线 在 p平面上,式 ()可表示为: 13()222xk 常 量在 30176。 q 30176。 (即 12 3) 范围内为一平行 y轴的直线,对称拓展后为一 正六角形。 123 1 2 3 2 1 32 3 13 2 1 3 1 2 1 3 2x y p平面上的屈服曲线 (正六角形 ) 39 Tresca和 Mises屈服条件 一、 Tresca屈服条件 213p (正六边形柱面 ) 122331222kkk 主应力空间 内的屈服条件 : 21o2k 2k 2k 2k 平面应力状态 的屈服条件 ( 30) : 1221222kkk () () 平面应力的 Tresca屈服线 40 Tresca和 Mises屈服条件 一、 Tresca屈服条件 常数 K值的确定 : () Tresca屈服条件的完整表达式 由简单拉伸实验确定: 因 1s, 230, 132k, 故 由纯剪实验确定: 因 1s, 20, 3s, 132k, 故 ks /2 ks s2s 对多数材料只能近似成立 2 2 2 2 2 21 2 2 3 3 1( ) 4 ( ) 4 ( ) 4 0 () 39。 3 39。 2 2 39。 2 4 39。 62 3 2 24 ( ) 2 7 ( ) 3 6 ( ) 9 6 6 4 0J J J J () 41 Tresca和 Mises屈服条件 二、 Mises屈服条件 () 2 2 22 1 2 2 3 3 11 [ ( ) ( ) ( ) ]6JC Tresca六边形的六个顶点由实验得到,但 顶点间的直线是假设 的。 Mises指出: 用连接 p平面上的 Tresca六边形的六个顶点的 圆 来 代替 原来的 六边形 ,即: Mises屈服条件: () 222r J C 常 量2。教师:朱林利,副教授,llzhu@zjueducn航空航天学院应用
相关推荐
史理论 代表人物: 维果斯基(前苏聍, 1896—1934) 主要观点: 1.强课文化癿重要性 个体癿心理在低级心理机能癿基础上逐渐吐高级心理机能収展。 収展得益二由外吐内.卲个体通过内化仍情境中吸叏知诃,获得収展。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2.诧言癿角色 诧言使人类癿社会亝流发成可能。 有了诧言,才能使“抚养不教育”成为可能。 3.最近収展区 孥生癿収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孥生癿 现有水平
声绘色地叙述道: • 一天深夜,在一个小巷的尽头,两个人走了个对面。 其中一个问另一个。 ‚ 这儿有警察吗。 ‛ • 另一个回答: ‚ 没有 ‛‚ 那么,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位呢。 ‛‚ 恐怕不可能 ‛ 另一个又答: ‘ 不可能。 ’ 这人突然命令另一人道: ‘ 那好吧,把你的手机和钱交给我。 ’‛ 幼儿听后大笑。 此时,老师及时发问: ‚ 这个笑话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 幼儿回答: ‚
教育叙事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走进生活 ——有话可说 教育叙事研究强调的不仅是客观规律的发现,而且更加关注人们教育经验的存在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在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现实基础上,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传记、书信以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人们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本身。 (二)选择故事 ——典型代表 事实上,当人们在记录、描绘
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 3) 2020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为建立友好的中日关系,我们青少年应做出哪些努力。 【 例题 2.】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绵延 202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 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这段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民族深受其害 ……。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 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高而窄的杯倒向矮而宽的杯中,或从大杯倒向两小杯中。 问儿童大杯和 小杯中的液体是否一样多。 或高窄杯和矮宽杯中的液体是否一样多。 对应量守恒。 八个杯子旁放着 8个鸡蛋。 儿童知道杯子 和鸡蛋的数目相等。 但破坏这种知觉对应而把杯子或蛋堆在一起时,再问儿童杯子和鸡蛋是否一样多。 重量守恒。 先把两个大小、形状、重量相同的泥球给儿童看,然后其中一个作成香肠状,问 儿童;大小、重量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