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卫生和性传播疾病内容摘要:
7尖锐湿疣 ,8艾滋病 . 淋病 • 淋病 (gonorrhea)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好发于青壮年,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大多有婚外性生活或配偶感染史。 偶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染,胎儿可经产道患病。 淋病临床表现 • 1。 潜伏期 27日。 平均 3~ 5天,女性可稍长。 2.急性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尿道炎,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尿道内有瘙痒及灼热感,排尿时有疼痛;但无尿急、尿频感。 多数患者 12周内常侵入后尿道,其特征是排尿频繁,尿道窘迫及尿痛。 女性除尿道炎外,尿道旁腺、子宫颈、辖卵管亦可被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现白带增多呈脓样,可有下腹痛及尿频。 3.慢性感染:上述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或反复出现急性症状者,症状不如急性期明显,少数患者完全无自觉症状,尿中有淋丝可能为唯一症状。 男性表现为慢性 前列腺炎 、精囊炎、 附睾炎 等,女性可伴有 宫颈炎 、前庭大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4.少数患者可伴发眼炎、 膀胱炎 、肾盂 肾炎 、 关节炎 、甚至 心内膜炎 等。 5.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革兰氏染色阴性的 淋病 双球菌 急性淋病尿道或阴道浆液或脓性分泌物 淋病诊断 1.根据病史和症状,尿道分泌物涂片找到淋球菌即可确诊。 2.不典型者,需做细菌培养。 3.本病需与其他原因引起尿道分泌物增多的疾病如 非淋菌性尿道炎 、滴虫性尿道炎等鉴别,主要靠细菌学检查来区别。 淋病治疗 • 青霉素为主,可用青霉素 480万单位, 1次分臀部两侧肌注;或羟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 ),1次口服;或氨苄青霉素 (安比西林 ), 1次口服 淋病预防 1,宣传教育,提倡高尚的性道德,严禁卖淫嫖娟。 2.使用避孕套。 3.预防性病使用抗生素,但不推荐普遍应用。 4.性伴侣同时治疗。 5.患者适当休息,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烈性饮料。 治疗期间,暂时停止性生活。 注意隔离,污染物如内裤、浴巾、衣物等应煮沸消毒,分开使用浴具。 • 梅毒 •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起,患病后病程漫长,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病变几乎能累及全身各个脏器。 梅毒通过性行为感染者约占 95%,并可以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危及下一代。 极少数患者通过接吻、哺乳、输血、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须刀、餐具、烟嘴、被褥、床单、门把、坐式便器和医疗器械等而传染。 由于其病程长,危害性大,应予重视。 • 梅毒是人类的传染病, 动物体内不存在梅毒螺旋体 ,因此梅毒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 由于人体对梅毒病无先天免疫力,因此极少量的梅毒螺旋体就能引起对方患病。 梅毒螺旋体 • 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idum)1905年由法国科学家 Schaudinn 与 Hoffmanu发现并报告的。 梅毒螺旋体是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长度为 520nm,平均约 810um,直径小于 ,有 6—12个螺旋;肉眼看不到,在光镜暗视野下,人们仅能看到梅毒螺旋体的折光性,其活动较强。 因其透明不易着色,又称之为苍白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在体内可长期生存繁殖,只要条件适宜,便以横断裂方式一分为二的进行繁殖。 梅毒螺旋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很。性卫生和性传播疾病
相关推荐
网 艾滋病小斗士 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艾滋病小斗士 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 纤弱 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 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艾滋病小斗士
歇依赖现象 • QT间期,异常 u波随前一次 RR间期不等出现规律的变化,即所谓短 —长 —短周期变化 ——长间歇后 QT更长, T, u波异常更明显 ——间歇越长,其后发生室早或 Tdp的可能越大 ——反复长间歇后可出现: 室早 —短阵室速 —持续扭转室速发作 ——产生这种间歇依赖现象的最常见原因是早搏,也可由窦停搏,甚至窦性心律不齐所致 ——细小的 RR变化可引起很明显的 T, u异常
事先在院内使用 • 伊布利特级别下降:扭转性室速 • 胺碘酮级别提高:转复成功率并不十分高,但安全性较好。 若未转复也可控制心室率 胺碘酮使用方法与剂量的建议 ——2020年胺碘酮指南 • 室率控制和转复使用相同的方法,但转复需要的时间长,剂量大: ——静脉负荷, 5~ 7mg/kg静注 3060min(不要快。 ) ——然后以 1mg/min持续静滴,直至室率控制(转复需要 ~ )
口服胺碘酮( 200mg/次,每日 3次),直至累积剂量已达 10g 室性期前收缩 • 强调评价室早发生的基质,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 •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者,首先要按照相应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基础疾病,而不是首先处理室早 • 除极少数情况外(可诱发其他恶性心律失常),不主张以控制室早进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预后一般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