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观课与议课?内容摘要:

活动广度 三看学生的活动时间 四看学生的参与方式 五看学生的参与品质 六看学生的活动认知水平(接受式-探索式) 七看学生的参与效果 策略之一:以学论教 观课者的理想位置: 教室的后二排学生中间。 观课议课探询思路 学生学的效果 → 学生学的行为 → 教师教的行为 → 教学设计 → 教师的教育假设(教育观念) 达到“ 以学改教 ”的目的。 建议议课时使用“我注意到 ……” 、“我发现 ……”等 “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 策略之二:直面问题  直面问题是观课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推进观课议课的困难所在。  问题是我们的朋友。 这是改进教学的基础。 问题:现象问题、关系问题、意义问题和行动问题。  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  操作核心: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 一个技巧: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找出关键问题;同时不拘泥于细节。 策略之三:平等对话  议课是一种对话。 需要创设参与者进行平等对话的氛围。  操作时注意: 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 提供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尊重和创造多样性 :对话中要看到他人,并维护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鼓励议出多种看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达到共同创新课堂的目的。 策略之四:最近可能区建议  要领 :一方面要立足于实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另一方面要走在实践的前面,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 理论基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操作注意点: 看对象:针对不同教龄、个性和素质的教师; 看条件:学生的基础;学校的条件; 看场合:如领导在场或大会点评时重在概括、评重点,多鼓励,少批评;在教研组内或个别点评时,要优点说够,缺点说透。 观课议课方案的指标设计 例 1:中小学议课指标体系 1( 以“教”为主 ) 一般性指标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 发展性指标:基础指标方面有创新的表现 案例一:上海初中教材 《 滑轮 》 一节的点评实录 观课议课方案的指标设计 例 2:中小学议课指标体系 2( 以“学”为主 ) 参与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 学习达成状态 指 标 要 素 (一)参与交往状态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平等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保持多向、丰富、和谐、有效的信息交流 *有的学生能出色地参与“教”的活动 (二)思维状态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围绕着学习目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讨论 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能较好地解释或解决问题 *学生能提出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与见解 (三)学习达成状态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课已完、意未尽的感人场面 特色 观课议课活动的完整过程 观课前的沟通 :了解上课教师的取向,关心的主题。 课堂观察 :围绕重点全面收集课堂信息,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 课后议课 :通过对话,判断行动效果,探询教育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