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预测无创指标的比较及应用内容摘要:

性窦性心律失常是高频成分的主要决定因素。 交感神经活动在 HRV低频成分中起重要作用。 结论:影响因素需要严格控制 短程心率变异性 正 常 值 总功率 TP,低频功率 LF,高频功率 HF分别为3466177。 1018ms2,1170177。 416ms2和975177。 203ms2; 标化低频功率 LFnorm,标化高频功率 HFnorm,低频与高频比 LF/HF分别为 54177。 24nu,29177。 3nu和 ~ 目前已有大量的数据显示,伴左室功能不全的心梗后患者经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 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和猝死风险之间有相关性。 这些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测已被列为 Ⅱ b类建议。 但这些异常的结果在 EF值≤35%患者中的危险分层价值尚不明确。 对于 EF值在 35%~ 40%之间的患者,可以利用动态心电图记录来评估 NSVT。 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 24h时域分析的 SDNN, SDANN, RMSSD分别为 141177。 39ms, 127177。 35ms和 27177。 12ms。 HRV三角指数> 20  心梗后自主神经张力和反射( ATRAMI)研究表明,心梗后 HRV降低的患者其死亡相对危险度为 (同时考虑到 EF值和室性早搏)。 DINAMIT试验结果显示 ICD降低了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但非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在 ICD组反而增加。 结论: HRV降低是总死亡率的一个预测因子。 在预测非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方面更有价值。 长程心率变异性 长程心率变异性 HRT是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节律周期生理性的短期波动进行定量分析。 定量测量HRT包括震荡初始 (Turbulence Onset,简称TO)和震荡斜率 (Turbulence slope,简称 TS)两个指标。 正常值: TO> 0; TS > 窦性心率震荡 少数几个入选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和进行了血管重建患者的研究中也表明窦性心率震荡具有预测价值。 结果:窦性心率震荡值降低时危险度非常显著的增加。 窦性心率震荡 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后 1min内心率恢复 ≤12次 /分和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显著相关。  6分钟步行试验:功能状态的客观评价指标(运动试验的峰值耗氧量和 6min步行距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6分钟不行距离<150m,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 150~ 425m为中度; 426~ 550m为轻度 和运动后心率恢复有关的一个指标是运动后恢复期出现的室性早搏。 人们推测其可以反映患者的副交感神经活性。 运动能力和 NYHA分级  NYHA分级: Ⅰ 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 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 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 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 研究显示,无论患者有无心衰或冠心病,运动后最初 5min内出现频发或严重室性早搏时和死亡风险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的随即干预( MERITHF)试验表明, NYHA心功能 Ⅱ 级患者总死亡率为 5%,其中 85%为猝死;相反, NYHA心功能 Ⅳ 级患者的总死亡率为 21%,其中仅 33%为 SCD。  NYHA分级带着较强的主观性,重复性 50%。 运动能力和 NYHA分级 T波电交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