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用户-“企业经济学”模块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摘要:
统教学大纲( “ 模块描述”更简明适用),是对模块教学的总体设计; —— 功能: 是模块课程的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管理规范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准则; —— 特征: 体现了模块化教学的团队合作教学的特征, “ 模块描述”需要合作完成。 “单个模块课程”的课程整合性特点决定了往往由 1个以上甚至多个教师共同合作完成; “系统模块课程”作为培养专业能力体系的特点决定了团队合力的决定性作用。 —— 本企业经济学的 “ 模块描述”由模块授课团队( 3名合作教师)合作会商制定,专业教研室论证确认。 努力完善 “ 模块描述 ” 的基本内容与要素 —— 模块课程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力。 —— 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方式。 —— 模块课程的“学习量” +“ 规定任务”。 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程作业、 课后阅读、“ N+2” 等 —— 模块课程的考核方式。 包括笔试、面试(课堂及研讨表现)、学风(考勤、守纪、笔记)、“ N+2” 过程考核(名著阅读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课程小论文等) —— 模块负责人及相关管理要求。 附件 2 企业经济学模块描述 四、不断学习、实践,探索与 “ 模块化教学 ” 相对应的教学方式 “ 模块化教学 ” 的特定通行的教学方式包括: 主题式讲座、项目(主题)式研讨、应用案例分析、实践论文、实验模拟与设计等。 探索“主题讲座式”的授课方式 “主题讲座式”授课方式的特征: —— “主题讲座式”是分析式、引导式、探讨式、解决问题式授课方式; —— “主题讲座式”不是平铺直叙式讲授教材(模块整合后无适应性教材)内容,而是在布置学生充分自主学习(预习)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分析讲解。 —— “主题讲座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而是通过“引导式”、“探讨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度。 《 企业经济学 》 模块课程列出 16个主题式讲座,主题突出、内容全面、注重应用。 —— 实际效果:学生认同,达到模块化教学目标;授课能够接受也比较欢迎。 —— 存在问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堂配合相应不力。 开展 “ 项目(主题)式研讨 ” —— 本模块课程组织了三个项目(主题)式研讨: 其中: 项目研讨选题 1个: 安徽徽商物流公司规划的 SWOT(机会、挑战、优势、劣势)分析。 主题研讨选题 2个: “中外企业经济学比较”、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企业一线(基层)管理者”。 —— 组织方法: 确定选题,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指导学生调研与查找资料、项目(主题)分析方法,指导分析报告撰写; 组织研讨报告与评析研讨内容。微软用户-“企业经济学”模块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相关推荐
会 , 胜利的大会 ) 标志: 意义 第一次完全胜利 …… 、洗雪 …… 耻辱, …… 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国内 : 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原因 日本 : 侵略性战争 , 失道寡助等。 中国: 正义之战;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 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等。 国际: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 1945年 8月 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际 : 抗战胜利 1938
分针走 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 1分。 师拨针,生读出分。 师:分针走 1大格是几分。 为什么。 分针从 12起走到 2是几分。 你是怎样想的。 分针从 12走到 11各是多少分。 (课件演示分针走到 11各是几分) 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 12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 小组交流后,汇报进几分。 (课件演示 1
图形”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一个五官不正的人头像引入,学生看了哈哈大笑。 师:笑什么。 生:这个人太难看了。 生: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 生:老师,你画错了,应该把眼睛、鼻子调整一下。 学生纷纷说出可笑之处。 师:如果让你调整一下,你会怎样调整。 为什么这样调整。 揭示:对称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只画了一半的图,让学生画出另一半,看谁的方法好。 让学生交流和体会“对称”是对折后完全重合
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 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第 第 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九年级下册: 第 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内容。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启示。 综 合 探 讨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电力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理论基础 标志发明 兴起国家 时代特征 18世纪 60年代 牛顿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