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用户-“企业经济学”模块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摘要:

统教学大纲( “ 模块描述”更简明适用),是对模块教学的总体设计; —— 功能: 是模块课程的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管理规范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准则; —— 特征: 体现了模块化教学的团队合作教学的特征, “ 模块描述”需要合作完成。 “单个模块课程”的课程整合性特点决定了往往由 1个以上甚至多个教师共同合作完成; “系统模块课程”作为培养专业能力体系的特点决定了团队合力的决定性作用。 —— 本企业经济学的 “ 模块描述”由模块授课团队( 3名合作教师)合作会商制定,专业教研室论证确认。 努力完善 “ 模块描述 ” 的基本内容与要素 —— 模块课程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力。 —— 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方式。 —— 模块课程的“学习量” +“ 规定任务”。 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程作业、 课后阅读、“ N+2” 等 —— 模块课程的考核方式。 包括笔试、面试(课堂及研讨表现)、学风(考勤、守纪、笔记)、“ N+2” 过程考核(名著阅读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课程小论文等) —— 模块负责人及相关管理要求。 附件 2 企业经济学模块描述 四、不断学习、实践,探索与 “ 模块化教学 ” 相对应的教学方式 “ 模块化教学 ” 的特定通行的教学方式包括: 主题式讲座、项目(主题)式研讨、应用案例分析、实践论文、实验模拟与设计等。 探索“主题讲座式”的授课方式 “主题讲座式”授课方式的特征: —— “主题讲座式”是分析式、引导式、探讨式、解决问题式授课方式; —— “主题讲座式”不是平铺直叙式讲授教材(模块整合后无适应性教材)内容,而是在布置学生充分自主学习(预习)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分析讲解。 —— “主题讲座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而是通过“引导式”、“探讨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度。 《 企业经济学 》 模块课程列出 16个主题式讲座,主题突出、内容全面、注重应用。 —— 实际效果:学生认同,达到模块化教学目标;授课能够接受也比较欢迎。 —— 存在问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堂配合相应不力。 开展 “ 项目(主题)式研讨 ” —— 本模块课程组织了三个项目(主题)式研讨: 其中: 项目研讨选题 1个: 安徽徽商物流公司规划的 SWOT(机会、挑战、优势、劣势)分析。 主题研讨选题 2个: “中外企业经济学比较”、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企业一线(基层)管理者”。 —— 组织方法: 确定选题,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指导学生调研与查找资料、项目(主题)分析方法,指导分析报告撰写; 组织研讨报告与评析研讨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