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用户-8内容摘要:
费尔马猜想起源于三百多年前,挑战人类 3个世纪,多次震惊全世界,耗尽人类众多最杰出大脑的精力,也让千千万万业余者痴迷。 终于在 1994年被英国数学家怀尔斯攻克。 古希腊的丢番图写过一本著名的“算术”,经历中世纪的愚昧黑暗到文艺复兴的时候,“算术”的残本重新被发现研究。 1637年,法国大数学家费尔马( Fremat)在“算术”的关于勾股数问题的页边上,写下猜想: Xn+Yn=Zn是不可能的(这里 n大于 2; a, b, c, n都是非零整数 )。 此猜想后来就称为费尔马大定理。 费尔马还写道“我对此有绝妙的证明,但此页边太窄写不下”。 一般公认,他当时不可能有正确的证明。 猜想提出后,经欧拉等数代天才努力, 200年间只解决了 n= 3,4,5,7四种情形。 1847年,库默尔创立“代数数论”这一现代重要学科,对许多 n(例如 100以内)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是一次大飞跃。 历史上费尔马大定理高潮迭起,传奇不断。 德国的沃尔夫斯克勒为费尔马大定理设悬赏 10万马克(相当于现在 160万美元多),期限 1908- 2020年。 无数人耗尽心力,空留浩叹。 最现代的电脑加数学技巧,验证了 400万以内的N,但这对最终证明无济于事。 1983年德国的法尔廷斯证明了:对任一固定的n,最多只有有限多个 a, b, c,获得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 第八章 著名的数学猜想 历史的新转机发生在 1986年夏,贝克莱 瑞波特证明了 :费尔马大定理包含在“谷山丰 — 志村五朗猜想 ” 之中。 童年就痴迷于此的怀尔斯,闻此立刻潜心于顶楼书房 7年,曲折卓绝,汇集了 20世纪数论所有的突破性成果。 终于在 1993年 6月 23日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的“世纪演讲”最后,宣布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 不幸的是,数月后逐渐发现此证明有漏洞,一时更成世界焦点。 这个证明体系是千万个深奥数学推理连接成千个最现代的定理、事实和计算所组成的千百回转的逻辑网络,任何一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怀尔斯绝境搏斗,毫无出路。 1994年 9月 19日,星期一的早晨,怀尔斯在思维的闪电中突然找到了迷失的钥匙:解答原来就在废墟中。 怀尔斯的历史性长文“模椭圆曲线和费尔马大定理” 1995年 5月发表在美国 《 数学年刊 》 第 142卷,实际占满了全卷,共五章, 130页。 1997年 6月 27日,怀尔斯获得沃尔夫斯克勒 10万马克悬赏大奖。 离截止期 10年,圆了历史的梦。 他还获得沃尔夫奖 (),美国国家科学家院奖( ),菲尔兹特别奖( )。 第八章 著名的数学猜想 英国数学家怀尔斯( Wiles), 1998年获菲尔兹特别贡献奖(他当时已 45岁)。 他 1994年证明了费马猜想。 怀尔斯 第八章 著名的数学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可表述为: a) 任一不小于 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一不小于 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欧拉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 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欧拉的命题比哥德巴赫的命题要求更高。 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把命题“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 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 b个的数之和”记作“ a+b” ,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要证明“ 1+1” 成立。 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 1+2成立,即 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 2个的数之和。 第八章 著名的数学猜想 1742年 6月 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同年 6月 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 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 可是直到 19世纪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任何进展。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1900年,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会议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为 23个数学难题之一。微软用户-8
相关推荐
统教学大纲( “ 模块描述”更简明适用),是对模块教学的总体设计; —— 功能: 是模块课程的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管理规范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准则; —— 特征: 体现了模块化教学的团队合作教学的特征, “ 模块描述”需要合作完成。 “单个模块课程”的课程整合性特点决定了往往由 1个以上甚至多个教师共同合作完成; “系统模块课程”作为培养专业能力体系的特点决定了团队合力的决定性作用。 ——
会 , 胜利的大会 ) 标志: 意义 第一次完全胜利 …… 、洗雪 …… 耻辱, …… 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国内 : 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原因 日本 : 侵略性战争 , 失道寡助等。 中国: 正义之战;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 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等。 国际: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 1945年 8月 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际 : 抗战胜利 1938
分针走 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 1分。 师拨针,生读出分。 师:分针走 1大格是几分。 为什么。 分针从 12起走到 2是几分。 你是怎样想的。 分针从 12走到 11各是多少分。 (课件演示分针走到 11各是几分) 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 12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 小组交流后,汇报进几分。 (课件演示 1
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 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第 第 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九年级下册: 第 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内容。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启示。 综 合 探 讨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电力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理论基础 标志发明 兴起国家 时代特征 18世纪 60年代 牛顿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