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内容摘要:

比喻的定义 是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美) 乔纳森 •卡勒 什么是比喻 比喻的类型 明喻、暗喻、比拟、借喻、象征 ( 注:比拟是喻体不出现的比喻,有拟物、拟人之分;而象征却是一种篇章的表现手法;其它还有藏喻、博喻、约喻、倒喻、缩喻等) 由比喻的定义我们可知,比喻是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的认知方式。 但在通常认识过程中,一种事物只能被看作它自己,看成别的事物就违反了思维的基本逻辑,可见,理解和构造一个比喻不能循规蹈矩,它需要的是创新和创造。 按照 美国心理学家 吉尔福特 的观点,创造性活动在思维上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而这也正是形成一个优秀比喻的必要条件。 形成比喻的必要条件 ① 思维的灵活性 ( 变通性 ) 与摆脱思维定势: 特点 ——改变思维方向 、 不受思维定势束缚 、 触类旁通 、 随机应变。 形成比喻的必要条件 ② 思维的流畅性与发散性: 特点 ——思维活动灵敏 、 迅速 、开阔 、 畅通无阻碍 ,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量的观念 、 思想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形成比喻的必要条件 ③ 思维的敏感性: 特点 ——能敏锐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问题的症结。 ( 主要表现在对类比关系的敏锐觉察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