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反思与对策内容摘要:

或交流的人比例非常低。 为了极少数人而让绝大多数人作“陪读者”,这既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这部分“陪读者”人格的不尊重。  2.我国英语教育的社会目的应该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英语教育为民族文化建设和个人生存与发展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 能力”转换机制。 理由: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以有组织的形式 1)输入知识, 2)将被输入的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 3)获得知识输入和能力转换的知识 , 4)获得不断获得知识和能力转换的意识,从而使受教育者为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作好准备。 这种对教育基本功能的 “回归” 对于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 3.英语教育不是对传统的以单一民族语言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加以补充。 理由:实施英语教育的前提是受教育者通过单一民族语言获得的社会教育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达到上述目的。 英语教育的“加盟”势必改变我国社会教育的基本格局和方式。 对于相关受教育者而言,英语教育不止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准确地说,社会教育应该是以“双语” ——由作为“民族通用语”的汉语普通话和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有机组成 ——为语言工具来实施的。 这里需要加以补充说明的  社会文明整体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着社会财富为社会教育提供资源的水平,同时更决定着整个社会对社会教育要求的水平。 目前和近期未来无论是我国社会综合发展整体水平, 还是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对外开放的不同程度都决定着在我国没有普及英语教育的必要。 对于相当一部分人(群)而言,使用英语的几率几乎为零,以至于由于未实施英语教育所带来的缺失并不会从整体上或根本上影响其生存或生活的质量;同时社会完全可以通过整体调节来弥补上这些人(群)在这方面可能出现的损失。 相反,对于这些人(群)实施英语教育,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而且由于没有生活关联性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同时对于本不充裕的教育资源来说更是一种不应有的浪费。 第二部分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 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坚决,效果不好。 202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发了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 ,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 2. 师资队伍质与量的不足。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通常没有接受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有些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 另外,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公共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相当繁重,普遍超负荷运转。 据统计,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时数大都在 16学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