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内容摘要:

可见,美国教育技术 CEO论坛的第 3年度( 2020年)报告,对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理论所面对的三大问题(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内涵、整合的方法)都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其中,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还相当中肯,甚至切中要害(尽管有些观点还缺乏充分的论证与展开);令人遗憾的是, 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整合的步骤方法)似乎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为这样的步骤方法既不涉及 “ 整合 ” 的指导思想,又不涉及 “ 整合 ” 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就事论事,我们认为对老师们没有多大帮助 (事实上,我们也曾经将上述所谓有效整合的“ 处方 ” ,拿到我们的一些试验学校去让老师们试用,结果不出所料,效果并不理想)。 其实,这套方法是否管用,并不一定要让我们的老师去实际试用,只需看看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状况及效果,也可以一清二楚。 下面所举的几个事实,就是想通过不同的侧面来说明这一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11 敢问路在何方。 ( 2) 发达国家关于 “ 整合 ” 的现状及效果 ① 美国教育部负责人 在 2020年 6月曾对我国教育部的一个高级访美代表团坦率地谈出了他对当时美国教育的看法 —— 近几年美国基础教育质量没有提高反而下降; ②西方学者的主流观点 (认为 “ 中国非常重视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而 美国更多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主要应用于课前、课后以及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 见 《 中国电脑教育报 》 教育信息化专刊 2020年 8月 16日关于美国著名计算机辅助学习专家 David ); ③ Just in time 和 WebQuest( 包括 PBL) 的 启示; ④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团的观感与困惑; ⑤ 微软于 2020年 11月举办的信息化国际论坛上新加坡的基于电子书包的 “ 整合示范课 ” ( 学生可实现基于资源的探究性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但必须有电子书包的支持,而且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似乎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12 敢问路在何方。 ( 2) 发达国家关于 “ 整合 ” 的现状及效果 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在中小学建立了信息技术环境( 1999年美国就实现了网络年)为实现 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并未因此而提高 —— 这就证明西方的上述整合理论还有缺陷,还未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13 敢问路在何方。 ( 3) 中国学者提出的 整合理论与方法 在进行多年整合实践探索的基础上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研究整合的理论成果 ,我们中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比较系统完整的 整合理论与方法。 这一理论也力图科学地回答开头所提出的有关整合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整合的目标、内涵和方法问题)。 如上所述,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是在借鉴美国教育技术 CEO论坛第三年度( 2020)报告的基础上加以引伸与扩展而完成的;而 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则基本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去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14 敢问路在何方。 ( 3) 中国学者提出的 整合理论与方法 有效整合的方法必须在对整合的内涵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 如上所述,我们对整合内涵与本质的认识尽管源于西方的观点(即从建构新型教学环境的角度来理解整合),但我们又大大扩展并深化了这一观点。 换句话说, 我们对整合内涵与本质的认识有比西方更为深刻的认识,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