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citymanagement主讲关静内容摘要:

城市: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 特征:城市功能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将成为信息流通、管理、服务中心);城市经济力由物质要素集聚转向主要是人力资本集聚;城市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 SOHU一族等缓解交通等)城市的人本特征进一步突出(闲暇,娱乐等);城市运行的民主性效率性得到根本性提高。 城市发展的规律 城市发展阶段 发展状况 城市建设 经济功能 城乡关系 古代城市 城市规模很小,数量很少 市政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落后 手工业集中地、农产品集散地 城乡相对封闭、城乡分离 近代城市 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 市政设施完备,生活条件改善 机器大工业、商贸中心 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现代城市 城市规模相对稳定,数量持续增加 市政设施优越,生活条件完善 第三产业中心、城市功能多元化 城乡差距缩小、逐渐融合 未来城市 形成大都市连绵区和新型小城市 城市信息化、园林化、生态化 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中心 城乡一体化 发展规律 A城市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相对封闭向逐渐开放发展; B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规模与城市经济规模想适应; C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 D城市与乡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E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 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 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 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 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 ( 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 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四、城市化 城市化是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表现,测量城市化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城市人口占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公式: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 /区域总人口。 城市化突出地表现为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而持续地增长。 1800年世界人口 9. 78亿,大约 %居住在城市。 城市化起动后, 1950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29%, 1980年为 39. 6%,2020年接近 50%。 到2020年估计将达到 65%左右。 (课本 P30) 城市化的特点: ( 1)增长迅速而持续。 ( 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 4)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开始趋于下降。  城市化的类型:  ( 1)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 1)过度城市化  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 2)低度城市化 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发展所能容纳的人口增长速度。  ( 2)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 a向心型城市化:人口向城市中心聚集  b离心型城市化: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经济活动向非中心地区扩展。 一是郊区城市化:人口和经济向郊区迁移;一是逆城市化: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大城市中心向周边小城镇和卫星城市迁移。 中国的城市化 1中国城市化分为五个阶段: ( 1)城市化的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 1949- 1957)重点发展、稳步前进 ( 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 1958- 1960)过量城市化 ( 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 1961- 1965) 城市化第一次大回落,形成严格的 “ 户籍管制 ” ( 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 1966- 1976) 低度城市化 ( 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 1977年至今) 集中性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在中心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少数城市开始重视 “ 生态城市化 ” ,农村出现 “ 小城镇化 ”。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 1)城市化的发动和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