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与说课内容摘要:
分比 % A、提出问题的类型 常规管理性问题 记忆性问题 推理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批判性问题 3 78 22 2 0 0 B、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提问前,先点名 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0 44 57 1 3 0 C、教师理答方式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2 2 13 78 0 0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教师讲解(%) 师生问答(%) 合作、伙伴学习 (%) 学 生自 学(%) 非 教学 时间(%) 合 计 时间 占总课时 P47左中 高二 《 垃圾的处理 》 教学程序表 课堂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作业讲评 (0′00″— 2′31″) 作业中的问题及原因 ,引入 “ 垃圾问题 ” 二、阅读材料 ( 2′31″— 6′21″) 介绍资料重点 三、小组讨论 ( 6′21″— 15′20″) 根据各组老师提供的资料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 \指导 四、全班交流 ( 15′20″— 40′10″) 第一组讨论 “ 旧电池 ” (4′11″) 第二组讨论 “ 塑料袋 ” (3′03″) 第三组讨论 “ 污水 ” 问题(3′45″) 第四组讨论 “ 塑料袋 ” (3′39″) 第五组讨论 “ 废电池 ” (3′17″) 第六组讨论 “ 塑料袋 ” (3′49″) 介绍交流竞赛规则。 评价讨论发言内容 五、小结、布置作业( 40′10″— 45′10″) 课后完成调查报告 总结学习情况 ,提出作业要求 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分析 一、 填 空 二、 选 择 三、 计 算 四、 证 明 五、 问 答 六、 讨 论 七、 探 究 考查要点 认知水平 全对率 部分正确率 主要错误 错误分析 课堂管理中学生不当行为记录表 不当行为的类型 ′ 3′ ′ 6′ ′ 9′ 吵闹或违记说话 1 不适宜的活动 1 不适宜地使用材料 损坏学习材料或设备 不经允许拿别人的东西 1 动作侵扰其他同学 违抗教师 拒绝活动 1 资料来源: Wragg, . , An lntroductin to Classroom Observation. 1994, p. 49. ) [美 ]拉格 后续观察 :教师对不当行为的反应 ,学生对教师的应对 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 次 数 非投入 投 入 人 数 % 人 数 % 1 4 16 21 84 2 6 24 19 76 3 1 4 24 96 4 0 0 25 100 5 3 12 22 88 6 3 12 22 88 7 6 24 19 76 8 5 20 20 80。听课与说课
相关推荐
自我、正确评估、实现价值。 组织方面:提供机会、开发潜能、人际资源、提供回报。 2020/11/17 15 课程内容 职业计划与发展的定义 影响职业计划的因素 如何开展职业计划 职业成长道路与计划类型 停滞现象 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方法 2020/11/17 16 一 、 职业计划与发展的定义 职业 ( CAREER): 是一个人在他的整个工作生涯中选择从事工作总的行为。
加美好的明天。 “顺应自然”的理念与此有共同之处,主张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考点: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a) 材料是一幅有浙江、江苏两省并标有秦岭、淮河的行政区域地图。 第一问:地图上“ A”表示的是哪一省(答案:江苏省 )流经该省的哪一大河与秦岭一起构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答案: 淮河。 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已经表明“淮河”的地图上指出来) 第二问
思 路 一、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三、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复习 新课 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复习题 多媒体显示 课件 巩固 练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 公式 有一定的积累并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图形拼组用
( 1840——1894) 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 1894——1918年) 这一时期侵华的方式, 在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后来又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 1918——1945年)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强占中国。 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 ,后由 日本独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