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战场文李华内容摘要:

• 腷臆:腷,鬱結;臆,胸;腷臆,抑壓在內心的憂慮和鬱結 •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 萬里奔走,連年暴露。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闊天長,不知歸路。 寄身鋒刃,腷臆誰訴。 • 吾聞夫以下十句,寫出了被徵召入伍的士兵的生活慘況: • (1)離鄉別井 • (2)飄泊不定 • (3)歸家無路 • (4)身處險境 • (5)哭訴無人 • 秦漢而還,多事四夷。 中州耗斁,無世無之。 古稱戎夏,不抗王師。 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 嗚呼。 噫嘻。 • 而還:以來 • 多事:事,指征戰用兵之事 • 四夷:四方的民族,四方的邊境 • 中州:中土 (九州之中 ) • 耗斁:耗,消耗,損失;斁,敗壞。 (全句指中原地區遭受損失破壞 ) • 無世無之: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 古稱戎夏,不抗王師:古稱,戎夏不抗王師:古稱,古書上說;戎夏,外戎,四方的少數民族,夏,華夏外族;王師,帝王之師 • 文教:古代用以教化天下的禮樂制度 • 失宣:不再受到宣揚 • 用奇:用奇兵取勝,用出人意表的方法攻擊敵人 • 有異於:不合乎 • 王道:以仁義仁政治天下 • 迂闊:不切實際 • 莫為:沒有人這樣做 • 噫嘻:歎詞 (哀歎王道不行 ) • 秦漢而還,多事四夷。 中州耗斁,無世無之。 古稱戎夏,不抗王師。 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 嗚呼。 噫嘻。 • 這段文字,說出了秦漢前後對外族政策的改變及其影響: • 秦漢前: • 天子對四夷往往能宣傳文德教化,行仁義之道,使四 夷臣服。 (倡文教,重仁義,行王道 ) • 秦漢後: • 認為仁義禮樂等王道政治對四夷來說是迂腐不設實際;相反武力是最直接了當的辦法,故對四夷不宣文教,不行仁義,武將的奇兵 (權謀詭計 )便大行其道。 • 這種改變帶來的影響: • (1)中州耗斁 • (2)多事四夷 • 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