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与历史考题内容摘要:
史料所提供的證據,需要對那個時代和情況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在掌握證據的意義和提出正確的分析之前,需要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 • 史料作為證據重建過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其中牽涉到許多精細微妙的部分,不是高中學生所能理解。 因之,在史料解析的能力要求方面,我們必頇考慮高中學生的實際狀況,擬出妥當的原則。 • 我們不能因為高中學生能力有限,難以從事辨別史料真偽,無法利用史料作為解決問題的證據,就斷言高中學生不需接觸史料,不需懂得如何經由史料來理解過去的道理,不需親自運用史料來做一點初步的史學工作。 史料的作用不在於課本知識的補充,而是史學方法的練習,應是培養並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 史料解析的測試重點 • 主要不同。 •。 • 的歷史知識,作出完整的歷史敘述。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下列兩段文字,見於何書。 (甲)忽報孔明遣人送書至,周瑜覽畢,長歎一聲,昏絕,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 」連叫數聲而亡。 (乙)周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陵病逝,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哀,感動左右。 (A)甲、乙皆見於 《 三國演義 》 (B)甲見於 《 三國演義 》 ,乙見於 《 三國志 》 (C)甲、乙皆見於 《 三國志 》 (D)甲見於 《 三國志 》 ,乙見於 《 三國演義 》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文人賴雨若回想一場激烈的戰役,寫下:「南陲陸戰未停烽,海上旋聞警報重;煙鎖基隆橫艦艇,砲轟淡水伏魚龍。 」請問該詩句所指之事為何。 (A)鴉片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某一作物在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一畝之收,可敵四十畝。 至明末,全國各地到處種植。 老壯童稚,婦人女子,無不食用,風俗頓壞。 」此作物是。 (A)甘薯 (B)煙草 (C)甘蔗 (D)鴉片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和內地相比,台灣不失為一塊樂土,各方面的情形也都比內地好。 台胞的知識水準、孚法精神,儉樸耐勞為旅台者所共見。 」此段文字的撰寫者應該是: (A)清領末期來台工作的外國商人 (B)日治時期奉派來台的日本官員 (C)光復初期來台工作的中國記者 (D)1970年代在台就學的香港僑生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十五世紀時梵蒂岡一個圖書管理員說:「過去稀有而索價上百金幣的書籍,現在只要二十金幣,不論古今,罕有人類發明之重要堪以媲美。 」「這項神聖的藝術在日耳曼已生根發芽,應移植到羅馬。 」這裡說的「發明」是指: (A)活字印刷 (B)造紙技術 (C)裝訂書籍 (D)贊助出版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兩位清朝官員談到台灣的械鬥。 熊一本說:「兩類肇端,每在連塍(土溝)爭水、強割佔耕、毫釐口角,致成大衅。 」福康安說:「因閩庄、粵庄彼此交錯,田業毗連,遂有構衅相爭之事。 」就兩人的說法來看,分類械鬥的起因是: (A)利益競爭 (B)習慣不同 (C)官員放縱 (D)語言隔閡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政府管制外匯、黃金,以帄抑物價。 1942年,發行一億美金公債,每一美元定價法幣 20元,不久黑市高至法幣 450元,但有關人士,仍可按官價購進,大獲暴利。 1943至 1945年之間,政府抛售黃金, 1944年至 1945年,舉辦黃金存款,利益多落入大戶之手。 」這段敘述最可能和下列哪一議題有關。 (A)抗戰後期政府經濟政策與實施情形 (B)抗戰期間美元與法幣的匯率變化 (C)抗戰後期政府對銀行、金店、大戶的控制 (D)抗戰期間政府放任黃金的買賣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施琅在 〈 恭陳台灣棄留疏 〉 中提及:「且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台灣、澎湖兩處。 台灣設總兵一員 …… 又無添兵增餉之費。 其防孚總兵、副、參、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轉陞內地,無致久任,永為成例。 」請問施琅這個建議後來演變成: (A)渡台禁令 (B)團練制度 (C)班兵制度 (D)保甲制度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 • 一位羅馬作家對時局有這樣的評論:「帝國之內一片昇帄,官員的名號一如往昔。 年輕一代曾目睹共和昔日面目者少之又少。 」「國家已經脫胎換骨,昔日優美的道德已一絲不存。 帄等遭到剝奪,所有人都一股腦兒,仰望聽命於第一公民一人。 」我們如何解讀這份資料。 (複選) (A)這位作家遭逢從「共和」到「帝制」的轉變 (B)這位作家口中的「第一公民」指的就是凱撒 (C)「第一公民」與「奧古斯都」字義並無不同 (D)「昔日優美道德」是指羅馬的傳統公民精神 (E)從作家的言論推測,他應是一位共和主義者 98指考 非選擇題第四大題 ‧一份伊斯蘭的史料談到一種軍事制度:「下令各鄉,徵集大約一千名異教徒孩子,以儲備軍團的方式,教以紀律、訓練成人。 他們一直為侍奉一神者效力,忠誠地執行其職責與服務。 」又說:「這些勇士在戰場上,戰技如此純熟,古聖先王得其協助,聲望日隆。 他們也因勞苦功高,晉升到卓越的等級。 」請問:。 ( 2分 ) 土耳其 、 鄂圖曼 ( 土耳其 ) 帝國 「 異教徒 」 指的是哪一個宗教。 ( 2分 ) 基督教 (徒 )、 天主教 (羅馬公教 )、 希臘 (東 )正教 98指考非選 第三大題 ‧右表是 1789年與 1802年間,法國「北方省」四個不同社會階層擁有土地百分比的變化狀況。 這四個社會階層包括貴族、教士、農民與中產階級。 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最有可能表示哪一個社會階層。 教士 (2分 ) 發生這樣的變化。 教會土地被國有化 (沒收 )(2分 ) 法國大革命 (1分 ) 階層 1789年 1802年 甲 20 0 乙 22 12 丙 16 28 丁 30 42 「史料解析」考題舉隅。历史知识与历史考题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历史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小组必须提出两种以上的答案并简单解释讨论的经过;同时可让其他小组对答案进行讨论和进一步探究。 ( 9分钟) 最后教师对整个探究讨论学习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讲,展示教师所理解的官营手工业发展情况,一起欣赏最新出土的珍贵文物。 ( 3分钟) 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 —— 参考 概念:官营,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发达的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持 发展历程 重要成就: 领先世界的冶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