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内容摘要:
工业上用 H2与 Cl2燃烧反应制盐酸 生产实际 工业上制盐酸,就是选择将 H2在 Cl2中点燃的方法生成氯化氢,再将氯化氢溶于水即得到盐酸. 工业盐酸 显 黄色 是因为其中含有 Fe 3+ 新制氯水成分探究 实验 2 实验 3 结 论 实验 1 实验现象: 次氯酸有漂白性 ( HClO) 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尾气 , 避免污染。 氯水中含有 Cl 实验 4 Cl2没有漂白性 , 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 3 、氯气跟水的反应 Cl2+H2O 可逆反应: 在相等条件下该反应 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又可以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HCl+HClO 3 、氯气跟水的反应 次氯酸 (HClO)的知识 (1)一元弱酸 : HClO H+ + ClO (2) 强氧化性 :漂白 (如能使酸碱指 示剂褪色 ) 、杀菌 (3) 不稳定性 2HClO 2HCl + O2↑ 光照 酸性 比碳酸弱 氯水中的微粒有哪些。 思考: 分子: H2O、 Cl HClO 离子: H+ 、 Cl- 、 ClO- 、 OH- 氯水的成分 Cl2+H2O H+ + Cl— + HClO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组成微粒 颜色 主要性质 原因 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分有何不同。 酸性 酸性,漂白性 无色溶液 黄绿色溶液 C。化学史话:氯气的发现
相关推荐
难为易。 如,可以先通过水的蒸发、酒精的挥发、食盐和糖在水中的消失等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以及高锰酸钾的溶解、氨的扩散、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变化等实验,使学生感受物质的可分性,认识微粒不断运动和微粒之间有问隔等微粒的共同性质,形成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点,然后再过渡到分子、原子、离子等具体微粒的教学上。 • 3.物质的化学变化与 “ 化学变化观 ” • 物质的化学变化既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有其它(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木柴燃烧;铁的生锈;往石灰石中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发热、发光等。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 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一、实验 1和实验 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 3和实验 4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实验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一张弓。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由 28道拱圈拼成。 全桥结构均匀。 公元 605年 横跨在 xiao河上 赵 州 桥 结构特征 修建年月 位置 名称 由 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 ,桥宽约 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公元 1189年到 1192年
教育改革 • 第二阶段: 1980年 1988年 教育改革黄金时代 • 人事制度改革 : • 工资制度 • 党政体制的改革 • 结构改革 一、回顾:改革开放 30年 教育改革 • 第三个阶段: 19891992年 停滞阶段 • 第四个阶段: 1993年以后, 发展代替改革阶段 一、回顾:改革开放 30年 全面深化改革 •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关键 一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