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制监督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内容摘要:

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首次确立了 “ 民告官 ” 的制度。  “ 民告官 ” ,民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官是指某一级政府或者政府部门。 这里的 “ 官 ” ,不是指某一个官员,而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门。 一、行政诉讼法  (一)修订必要  2020年 11月,我国对颁布实施 24年来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进行了首次修订。  《 诉讼法 》 实施以来,在监督行政机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要意义:  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独立的行政诉讼制度的正式确立,确立了我国 “ 民告官 ” 制度。 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基础:行政权受司法权的制约。 全国首例农民告县长案 包郑照  我国人 80%以上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  我国 80%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 自 1990年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了约180万件行政案件。 麻旦旦复议案(行政处罚) 返回 行政诉讼三难: 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 行政机关及其首长对于司法审查的傲慢态度 行政诉讼法制实践中的 不足(如三难) ( 1)尚未普遍接受异体监督 ( 2)行政诉讼 立案 难的问题 ( 3) 审理 活动各方干预严重 ( 4)行政裁判 执行 难的问题 ( 5)行政诉讼 特殊风险 问题 ( 6)个别 司法解释内容不当  注意:立法目的写的是 “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 ,此次修订时,将 “ 维护 ” 两字删除。 重点突出行政诉讼的监督职能。  行政诉讼特点:  审查行政行为; 合法性审查原则; 举证责任倒置; 原被告双方法律地位平等; 参照规章进行审查; 司法监督行政。 (二)修订的亮点  更大范围的执法行将受到司法审查。  修改后,将原来列举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