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期末总复习内容摘要:

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八大二次会议( 1958年 5月)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七千人大会 1962年 1月 分析总结“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缺点、错误好教训。 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北京) 内容: 思想上,确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和实行 改革开放 ; 组织上,形成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 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国从此走上 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正确道路 ,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 伟大转折 ,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的新时期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9月) 大会首次使用 “邓小平理论”, 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旗帜。 专题七 党在建设时期失误 “ 大跃进 ” ( 1958—1961) 标志 :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典型做法 :全民大炼钢铁(工业);虚报农业产量(放卫星)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规模大) 二公(公有化程度高) 典型做法: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 口号: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经验教训:立足国情,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 危害: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产生失误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错误泛滥。 “ 文革 ” 发动 1背景:由于毛泽东错误地认为 ,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错误分析国家阶级斗争的形势 . 2导火线: 1965年 11月,上海 《 文汇报 》 发表的《 评新编历史剧 〈 海瑞罢官 〉》 3开始标志: 1966年 5月 16日, 《 五一六通知 》。 4迅猛发展:毛泽东 《 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 》 ” 文化大革命 “ 十年内乱( 1966—1976) 全面内乱 11967年 1月起,红卫兵(大中学生)和造反派(群众)掀起夺权狂潮 2形成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领导权 3制造 “ 文革 ” 中最大的冤案 —刘少奇被加上 “ 叛徒、内奸、工贼 ” 的罪名开除出党,含冤病逝 “ 文革 ” 结束( 1976年 10月) 1背景: 1971年 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九一三事件) 1976年 1月 ,周恩来逝世 1976年 4月 5日 ,“四五运动 ” 奠定了粉碎 ” 四人帮 ”的群众基础 . 1976年 9月毛泽东逝世 2结束标志: 1976年 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 四人帮 ”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性质(含义)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危害 国家政权 遭到严重削弱;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国民经济 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对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文革中吸取的教训 1)必须坚持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 2)不能对阶级斗争扩大化; 3)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与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专题八 民主法制 (简称 《 共同纲领 》 ) 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制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949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作用: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性质(社会主义) 4地位: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制定 1954 文革中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