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信息理论与中文信息处理内容摘要:

电大学学报, 1984 [2] 钟义信, 信息科学原理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988第一版, 1996 第二版, 2020第三版 [3] 钟义信等, 信息科学教程 ,北京市研究生教育重点 精品教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20 14 Shannon信息论只关心 “ 噪声中的信号波形复制 ” 问题: X = {xn} 信号 状态 (是 0还是 1。 ) P = {pn} 各种信号状态的 出现方式 n (1,N) Y D I(X。 Y) = H(X) – H(X|Y) H(X) =  pn log pn X n 为什么 Shannon Information不能解决问题。 15 全信息与“认知能力要素” 符号 客体 主体 语法信息 符号序列 (形式结构) 序列内容 序列价值 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 在给定 语境 ( 包括 主体 、 客体 、 文本 、 环境 和 常识 )下, 语 言理解要包含 该语境下的语法、语义、语用三要素。 只当语境足够深广,语法、语义、语用分析才有唯一解。 人的 认知能力 包括:观察力,理解力,目的性。 观察事物的 外部 形式 ,理解事物的内在 含义 ,判断与自身的 利害 关系。 16 全信息自然语言理解的“认知机理” 幼儿识字教学过程:如,教学生认识“ 树 ”这个字。 先教怎么写(符号的 笔划结构 );再告诉“树”的真实 样子(事物的 形态结构 ) ,接着告诉“树”的基本特征及树 与草、与花的区别( 语义 );再告诉“树”的用途( 语用 )。 明确了用途或害处 ( 语用 ), 人们才会去关注它。 此后,见到“树”这个字或真的树( 语法 ),就会在脑海 中联想到它的 语义 和 语用 ;才算 理解 了这个字。 这就是 由“语法”调用“全信息词典” 的过程。 机器可以 模拟这种认知过程。 17 An Example for “Understanding” Sensing Experiencing Thinking Form Value Content Learning th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