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理论thetheoryofinformationand内容摘要:

生的,因此要用随机变量来描述。  编码器 :把消息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  信源编码器 :将信源的输出进行适当的变换,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 信道编码器 :对信源编码器的输出进行变换,用增加多余度的方法提高信道的抗干扰能力,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 调制器 :将信道编码器输出的数字序列变换为振幅、频率或相位受到调制控制的形式,以适合在信道中进行较长距离的传输。  信道 :信号由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媒介。 典型的传输信道有明线、电缆、高频无线信道、微波通道和光纤通道等;典型的存储媒介有磁芯、磁鼓、磁盘、磁带等。 干扰源 :对传输信道或存储媒介构成干扰的来源的总称。 干扰和噪声往往具有随机性,所以信道的特征也可以用概率空间来描述;而噪声源的统计特性又是划分信道的依据。 干扰可以分为两类: 1)加性干扰,它是由外界原因产生的随机干扰,它与信道中传送的信号的统计特性无关,因而信道的输出是输入和干扰的叠加; 2)乘性干扰:信道的输出信号可看成输入信号和一个时变参量相乘的结果。 解调器 :从载波中提取信号,是调制的逆过程 信道译码器 :利用信道编码时所提供的多余度,检查或纠正数字序列中的错误。 信源译码器 :把经过信道译码器核对过的信息序列转换成适合接收者接收的信息形式。 信宿 :消息传送的对象 (人或机器 )。  在通信系统中 形式上 传输的是消息 , 但 实质上 传输的是信息。 消息只是表达信息的工具 、 载荷信息的客体。 显然 , 在通信中被利用的 (亦即携带信息的 )实际客体是不重要的 , 而重要的是信息。  通信的结果 是消除或部分消除不确定性从而获得信息。  香农定义信息的局限性: ( 1)定义的出发点是假定事物状态可以用一个以经典集合论为基础的概率模型来描述,在实际中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概率模型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有时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模型还值得探讨。 ( 2)定义没有考虑收信者的主观特性和主观意义,不顾信息的具体含意、具体用途、重要程度和引起后果等因素。 这就与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 其实,信息有很强的主观性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