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共和国内容摘要:

2月 12日,清宣统 帝发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3岁登基的 爱新觉 罗 溥仪 ( 1906— 1967) 1912年 2月 15日,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课堂小结: 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虽然观点有所不同,但都主张用民主政体取代君主专制。 “预备立宪”是清政府在立宪呼声高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它的破产说明在中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武昌首义成功,成立中华民国,终结帝制,确立了共和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也说明民主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中国的民主之路任重而道远。 综合探究: 关于“预备立宪”,一种观点认为,它完全是一场骗局,应给予否定;也有学者认为,“预备立宪”反映了国内一部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和社会性。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你的看法。 1912年 1月 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 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月 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孙中山题词 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中华民国成立 •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