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满州利益的日本和俄国漫画内容摘要:

:政治: 经济: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农奴获得土地 异:政治 经济 俄国: 中国: 地主仍利用村社组织控制农民。 获得真正自由并拥有民主权利, 成为国家主人。 俄国: 中国: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奴需要 赎买份地并承担义务。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奴无偿获得 土地 课堂演练 课堂演练 预测二:从中俄农奴制废除的角度备考。 材料一: 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节选: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权。 :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同 时要负担一定的义务,并支付赎地费。 :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材料二: 1959年 9月 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 《 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 》 ,将农奴主的土地分给农奴和奴隶。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 昔日的农奴破天荒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出席的 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 80%以上,藏族代表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根据材料和上述回答,请判断这两次改革的性质。 ① 必要性: 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改革的启示: ③ 曲折性: 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 反对,不可能一帆风顺。 ② 多样性: 改革要符合国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 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和谐发展。 规律总结 ⑤ 改革的措施 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 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 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 ?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 材料一: 第一种看法 : 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 第二种看法 : 真实。 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认为是沙皇赐予的,感激统治者;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赎买份地。 俄国解放农奴后, 民众向沙皇欢呼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② 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 ( 1)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 ( 2)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 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 《 应诏统筹全局折 》 ③ 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2分 ),该主张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 4分) 主张: 君主立宪。 ( 2分) 意图: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 4分) ④ 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8分 ) 都是资本主义 性质 的改革;都通过自上而下的 方式 ; 都 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都有利于各国的 近代化。 课堂演练 材料一 : 在 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 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 结果伤亡 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 巴黎和约 》。 “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 ” , 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 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 Ⅰ 根据材料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 ( 2分) 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 4分) 结果相同: 都发展了本国经济; 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原因不同: 俄国: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农奴制的落后,国内矛盾激化; 日本: 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考点释疑 探究二: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魏 源 林则徐 李鸿章 曾国藩 梁启超 康有为 黄 兴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奴隶社会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 封建性质的改革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 分类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 ( 1)确立封建制度:李悝变法、商鞅变法 ( 2)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的宗教改革 ( 2)确立资本主义 :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中国的改革开放 考点聚焦 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