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
而兴起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 文明史观就是以 “ 文明 ” 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 整体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即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注意题干引文中的关键词,第一个强调人类历史成为 “ 全世界密切联系整体 ” ,第二个说 20世纪的历史是 “ 全世界的历史 ” ,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据此可判断 C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 C。 例 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 “ 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解析:他在这里强调研究世界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 “ 整体的 ” 研究,实际上是强调用整体史观去研究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 答案为B。 例 3. 2020年中考题第 6题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是( B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 “ 三角贸易 ” 的开始 D.工业革命的完成 例 4. 2020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第 15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 “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 材料二: 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成 “ 欧洲煤钢联营 ”。 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和 “ 欧洲原子能联营 ”。 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 “ 欧洲共同体 ” , 1986年其成员国扩大到 12个。 1993年,欧洲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联盟。 1995年欧盟成员国增加到15个, 2020年进一步增加至 25个。 请回答: ( 1)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战争。 ( 2分) (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 3分) ( 3)据材料二说说欧洲的联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欧洲的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影响。 ( 3分) ( 4)除欧盟外,你还知道哪些区域性国际组织。 试举一例。 ( 2分) 答案: (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 2分) ( 2)①保证自已的安全;②在美苏两极对抗中维护自已的国际地位;③促进经济的发展。 ( 3分) ( 3)合作的多领域逐步扩大,国家不断增多(或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 1分)。 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 2分) ( 4)本问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 ( 2分) 例 5. 2020年江西省中考题第 12题张老师就某一国际组织给出了以下三个提示。 你认为该国际组织是( D ) 提示一 1993年 1月 1日成立,中国于 2020年加入 提示二 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提示三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例 6. 2020年中考题第 12题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了 1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在他付给通用汽车公司的 1万美元中,有近 3000美元付给了韩国,作为例行劳动和装配工作的报酬;1850美元付给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部件(发动机、驱动桥和电子设备); 250美元付给英国,作为广告及营销服务的费用 …… 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B ) ①生产国际化 ②贫富差距扩大 ③贸易全球化 ④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例题所体现的全球化(整体化)史观新观念 全球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历程就是整体世界的形成过程,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全球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这一史学理念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从而打破了以往 “ 西欧中心论 ”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 上述例题都能够彰显全球史观的新史学思想。 ( 3)全球史观视角下的知识考点链接 第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包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三个部分: 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相关的知识包括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深化。 二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相关的知识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通过各种措施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逐渐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世界其他地区作为其附庸强行纳入其经济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第二 、 全球化在现代史上的发展 全球化趋势在现代史上不断得到强化 ,相关知识有: ① 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不断出现 , 如国联 、联合国 、 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建立。 ② 区域性集团正在形成和不断完善 , 如欧洲联盟 、 北美自由贸易区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 ③ 世界各地各国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更加密切 , 如 1929~ 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即是对这种情况的一种变相反映 , 再如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援助。 ④ 第三世界兴起并加强了交流和合作 ,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也是对这种情况的变相反映。 ⑤ 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 、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 4)整体化史观在历史中考中主要看点 第一、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第二、整体史观认为, 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第三、整体史观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总之 , 在整体史观指导下 , 我们在中考历史复习备考中 , 要让学生时刻牢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 是在世界的总环境中发展 , 既要把中国放在与外部世界的比较中来考察 , 又要把中国史放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来考察。 要以整体文明作为研究单位 , 从不同文明类型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 , 并且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 , 运用全球史观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把握世界与中国的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 ,培养学生多角度 、 深层次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文明史观 ( 1)例题解析 例 1.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 ) 年份 农业 工 业 轻工业( %) 重工业( %)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A. 1949~1951年 B. 1953~1955年 C. 1958~1960年 D. 1979~1981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 处理历史材料信息及应用所学知识考点进行问题解答的能力。 从题干表格材料数据变化可以看出 , 这一时期我国的农业 、 轻工业产值呈现上升趋势 , 而重工业呈现下降趋势。 而1949年至 1960年期间 , 我国均以重工业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心 , 答案为 D。 例 2.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 《 剑桥中国晚清史 》 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 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 1911年秋至 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 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 1900— 1913年阶段。 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 ?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 4分)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 2分)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 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 问题⑴主要考查考生对辛亥革命政治影响的理解,可以从政治上的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的颁布等方面加以解答。 问题⑵主要考查考生对辛亥革命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影响的理解,可以从思想上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方面考虑。 问题⑶主要考查考生对五四运动影响的理解,可以从革命性质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等方面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 ⑴政治革命。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的颁布。 ( 4分) ⑵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 2分)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 3分) 例 3. 2020年历史中考题第 7题陈文同学准备以 “ 上古亚非文明 ” 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B )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例题所体现的文明史观新观念 近几年历史试题选择题,大多体现出以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的文明史观确定。中考历史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中美医院学术交流大会
l i m i n a r y F o r e c a s t$ in billions $ $ $ $ 实质值 $ % % % 年增长率 : % % $ $ 预测值 2020 2020 % % $ % $ % 美国医疗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 $表示 10亿) $ % $ $ $ $ % % % % 信息来源 : SHELDON I. DORENFEST amp。 ASSOCIATES,
中级财管第七章税务管理
不可以抵扣。 购货运费的税务管理 购进免税产品的运费不可以抵扣 购进原材料的运费可以抵扣 杂费不能抵扣 代购方式税务管理 受托方只收手续费 从受托方购买结算 税负不同 一、采购的税务管理 (一)采购过程税务管理主要内容 结算方式的税务管理 与预付、现金方式比较,赊购价格高时,纳税增加。 采购时间的税务管理 提前采购可提前抵扣,推迟纳税。 要比较 推迟纳税得到的 提前付款失去的 专用发票管理
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及题型特点
源准备与教学实施 资源准备与制作部分重要考查点: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资源的搜索与下载、PPT的使用、 Frontpage的使用 考查方式: ,要求为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资源,并说明设计意图。 (名称,内容(简述),类型(什么性质的如 PPT课件)) ,下载到相应的文件夹,并解压缩。 PPT教学课件进行修改,具体包括动画效果、放映效果等难度相对较大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