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题研习报告内容摘要:

后經法租界公董局與公共租界工部局協商,同意由兩局發放人力車執照,并批准路程價格。 次年 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 因從日本輸入,故當時滬人又稱之為東洋車。 黃包車 (2) 1月 20日,開設在二洋涇橋南首的上海首家外國小車洋行登報啟事:“外國小車出賃”,還訂明路程遠近的價格。 同年 2月 4日,《字林西報》特作文介紹黃包車。 3月 25日,公董局決定發放二十份執照。 每份執照可有二十五輛車,米拉一人擁有十二份執照。 5月 1日起,征收捐稅。 黃包車 (3) 黃包車初時為雙人同坐,男女可同坐,1879年,因認為男、女同坐有傷風化,車夫拉雙人車也頗困難,因而禁止雙人同坐。 1890年車價約為 1英里內 5分, 2英里內 1角。 初時,雙輪為鐵制 ﹔ 1892年,橡皮車輪輸入上海,黃包車車輪均被改換。 1913年又改造,車身一律漆成黃色桐油或黃漆,所以被稱為“黃包車”。 黃包車 (4)  黃包車以其適應性強,雇用方便,車資低廉而久盛不衰。 舊上海的黃包車絕大部分是車行出租給車夫的,骯臟破舊者居多 ﹔ 也有有產者私人配置,雇佣車夫拉的,俗稱“包車” ﹔ 還有一種車夫自購的車,多為半新舊的車,車身油漆一新,可包月,亦可臨時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