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内容摘要:

失败原因 阶级阶级维新派作为领导者力量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 分强大 改革手段和方式存在诸多缺陷: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 大群众,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贪大求全,急于求成,偏激,树敌过多,畏首畏尾 评价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 度的初步尝试,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了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为近代思想启蒙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1/17/2020 清末新政 目的 面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的打击,加之日俄战争中日本胜利 的刺激,和革命派活动兴起的推动,清王朝推出一系列改革措 施,以实现王朝、地主阶级的自我拯救 措施 以“江楚会奏三疏”(刘坤一、张之洞)为纲领,推行一系列 新政,如废科举、办学校、派留学、改革官制和修订刑律等 五大臣出洋考察后,决定“预备仿行宪政”,几经拖延后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成立“皇族内阁” 11/17/2020 旧三民主义 背景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清政府最终沦为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却均以失 败而告终 在上海和东京等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青年知识 分子、留学生兴起一个创办刊物、编印小册子和翻译介绍西方 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革命历史的热潮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广东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海外,考察西方社会,丰富 革命思想 形成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成员在东京集会,组建近代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创办《民报》作为机关刊 物。 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将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 义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加强 11/17/2020 纲领 涵义 革命 地位 进步性 局限性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 民族革命 基本前提 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五权宪法 政治革命 核心 反对封建专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旧官僚等混入革命队伍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社会革命 补充、发展 最富特色,最具创意 具有空想性,缺乏群众基础 11/17/2020 指导实践 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反满,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等问题展开论战,使人们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得到拥护 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革命党人试图通过议会政党斗争控制政 权,宋教仁遭暗杀,革命党遭镇压,孙中山掀起二次革命,以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