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科新高中课程选修单元作家追踪--苏轼内容摘要:

蝶戀花 》 及 《 西江 月 》 並讀,比較表達手法 14 3 . 因應學生能力及程度調整教學內容 P . 10 3 . 朗讀蘇軾、王維和李白有關 送別的作品,再作不同層次 的討論 蘇軾作品的格調與唐詩有 沒有不同。 較喜歡哪一首。 15 4 . 就學生的學習進度於不同階段鞏固 和深化學習內容 P . 10 4 . 自讀 《 琴詩 》 和再讀 《 題西 林壁 》 ,體會箇中的理趣 P . 15 2 . 於總結部份重讀 《 自題金山 畫像 》 ,談個人看法 16 四.示例中的延伸部份是給予額外的補充 和選擇,配合學生不同程度的能力和 需要 17 示例設計舉隅: P . 6 8 . 閱讀 《 名二子說 》 及 《 東坡先生 墓誌銘 》 ,了解蘇軾父母對其影 響 P . 8 5 . 探討和考查蘇軾與王安石的關係 和交往,深入認識追踪對象 18 P . 13 5 . 學習「記」體散文後延伸閱讀不 同類型的散文作品 說理 《 日喻 》 詠物 《 黠鼠賦 》 19 切入點與教學取向 一 . 可由追踪對象的名句、名篇和名作引入, 以篇帶篇 二 . 可以時間分期為脈絡 如本示例先讓學生認識蘇軾的生平、時代 和作品分期 P . 3 學習內容簡介 P . 5 2 . 閱讀有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