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96年6月10日内容摘要:

87(1988)年以後 →Deindustrialization 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成長率>製造業實質生產毛額成長率 失業型成長 ◎ 供給面生產力成長取代勞動投入,形成失業型成長局面 ◎ 製造業實質 GDP的擴增,主要源自生產力大幅提高的 IT工業,生 產力成長幅度最小的民生工業反呈負成長。 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成長率>製造業實質生產毛額成長率 失業型成長 民生工業持續衰退 , 生產與就業占總製造業比率連年降低 生產比率降幅<就業比率降幅 →凸顯勞力密集的特色 金屬機械工業成長率大致與製造業平均值相當 , 就業比率上升 化學工業成長率亦大致與製造業平均值相當 , 但就業比率降低 , 顯示化學工業亦呈現失業型成長趨勢。 資訊電子工業成長最速 , 生產比率急升;但就業比率增幅相對為小 , 反映資訊電子工業高生產力大幅成長 , 取代相當多的人力投入 18 台灣經濟調整與結構轉變 1987(1988)年以後 ◎ 投資比率仍高 1993年後台灣製造業 FDI轉為淨流出 2 , 0 0 002 , 0 0 04 , 0 0 06 , 0 0 08 , 0 0 01 0 , 0 0 019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19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020 01 02 03 04工業對外投資淨額 總對外投資淨額 19 ◎ 台灣工業 (製造業 )資本仍持續累積 製造業占總實質固定投資比率 ↑, 2020年高峰後 , 尚維持 3分之 1的水準(2020年以前 ) 台灣工業 (製造業 )資本仍持續累積 , 並未因對外投資的擴增 , 阻礙國內資本的形成 (2020年以前 ) ◎ 製造品維持貿易順差 4 . 4 83 . 6 33 . 1 9 3 . 0 55 . 0 13 . 2 02 . 7 74 . 2 73 . 0 75 . 8 96 . 6 86 . 2 12 . 4 50. 002. 004. 006. 008. 00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製造品貿易順差占 GDP比率之變化 20 NorthSouth trade: 富國對外投資 將本國不具比較利益的工業移至國外生產;透過回銷及進口技術層次較低的勞力密集產品 , 補充國內生產的不足 , 國內製造品仍具國際比較利益 → 貿易順差 1993至 2020年間 , 製造品貿易順差持續出現 , 估計平均製造品貿易順差占 GDP比率約為 % ;其中 , 1993至 1995年呈下降趨勢, 1996年上升至 % 後又回降; 2020至 2020年明顯回升 , 2020年更高達 % ;但 2020年起轉呈下降趨勢 , 2020年續跌至 % 貿易順差持續存在 , 反映台灣製造品仍具國際比較利益 , 製造業空洞化問題暫未顯現 NorthSouth trade: 若海外投資的擴張 , 進一步削弱本國貿易財工業的成長活力 , 加速工業化程度降低趨勢 , 則值得注意 21 ◎ 台灣工業化程度遞降的來源 實證研究 (1992年至 2020年 ) 台灣工業化程度的降低 , 經濟演化的影響較貿易效果為高。 換言之 , 貧富國家間貿易的活絡 , 雖可加速工業化程度降低的趨勢 ,但其影響力較消費型態的變遷或農工業生產力的提高為小。 就學理及歷史經驗而言 , 全球化加速推進之下 , 台灣產業結構調整而導致製造品貿易順差縮減現象 , 有相當大的程度可視為經濟正常成長的效果 22 ◎ 2020年以後 表 6 國 內 生 產 毛 額 之 處 分 ( 續 1 )(2 ) 實 質 增 加 率單位:%國 內 需 求 國 外 淨 需 求民間 政府 國 內 固 定 資 本 形 成 毛 額 商品及服務 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