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常识入门内容摘要:
與具體的關係 藥性寒熱與藥物功效是共性與個性、抽象與具體的關係。 藥性寒熱與 八綱寒熱 相對應,是 高層次 上的抽象,而 陰陽 則是 更高層次 上的抽象。 藥物寒熱只反映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基本傾向,並不說明藥物的具體作用。 因此掌握藥性寒熱不能脫离其具體功效。 正如徐靈胎所說: “ 同一熱藥,而附子之熱與干乾羌之熱迥乎不同;同一寒藥而石膏之寒與黃連之寒迥乎不同 ” 也就是說,對於藥性寒熱,不僅要從共性方面進行理解,這必須結合每一藥物的具體作用,方能掌握其性寒或性熱的特點。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34 藥性寒熱與治則 藥性寒熱與治則: 《 本經 》 提出 “ 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 ”。 《 素問至真要大論 》 謂: “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 指出予藥性寒熱與治則的關係。 陽熱証用寒凉藥,陰寒証用溫熱藥,這是臨床用藥的一般原則。 至於寒熱錯雜之証,往往採用寒熱藥並用。 對於 真寒假熱 之証,則當以 熱藥治本 ,必要時反佐以寒藥: 眞熱假寒 之証,則當以 寒藥治本, 必要時反佐以熱藥。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35 中藥的四性“寒,涼,溫,熱四種性質 ” 其中寒涼藥使交感神經活性降低,使機體產熱減少: 溫熱藥則使交感神經活性增強,使機體代謝增強,產熱增加。 石膏的功效是: 清熱瀉火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36 姜 151 (溫里藥 ) [来源 ]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用法用量 ]煎服, 3~ 10g。 [小青龍湯 ] 麻黃 芍藥 細辛 乾姜 甘草 桂技 半夏 五味子。 解表 散寒 , 温 肺化 飲。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37 152(溫里藥 ) [来源 ]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用法用量 ]煎服, ~ 6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吴茱萸 湯 吴茱萸 湯 人 参 棗 ,重 用 生 姜 温 胃 好 , 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皆能保。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38 桂 151(溫里藥 ) [来源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 ]煎服, 2~ 5g,宜後下或焗服;研末服,每次1~ 2g。 [使用注意 ] 畏赤石脂。 氣血生長。 ,虛喘心悸等。 ,寒疝作痛等。 ,胸痺,陰疽。 ,痛經。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39 283 (補氣藥 ) (甜甘草、粉甘草、国老 ) [来源 ] 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 ] 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法用量 ]煎服, 3~ 10g。 清熱解毒宜生用;補中緩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 ] 濕盛脹滿、浮腫者不宜使用。 反藻、戟、遂、芫, 久服玫較大劑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腫等。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0 五味的本義 五味的本義是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 藥物和食物的滋味不止五種,辛甘酸苦咸是五種最基本的滋味。 此外還有淡味和澀味。 由於長期以來將澀味附於酸,淡附於甘合五行配属關係,故習稱五味。 藥食的滋味是通過口嘗而得知的。 由於藥食“ 入口則知味,入腹則知性 ” ,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將滋味與作用聯系起來,並用滋味解釋藥食的作用,這就是最初的 (滋味說 )。 後來,由於五行學說盛行和影響,將原初的 “ 滋味說 ” 改為 “ 五味說 ”。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1 味 子 316(收澀藥 ) [来 源 ]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习称北五味三 )和华中五味子的果实 (习称南五味子 )。 [性味归经 ] 酸、甘,温。 归肺、心、肾经。 [功 效 ]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用法用量 ]煎服, 3~ 6g;研末服,每次。 1~ 3g。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2 後世對五味的作用作了 進一步的補充發揮 辛:能散、能行,有發散、行氣、行血等作用。 一般治療表証的藥物,麻黃、薄荷;治療氣血阻滯的藥物如木香,紅花,都有辛味。 一些具有芳香氣味的藥物往往也標上“ 辛 ” ,亦稱辛香之氣。 這樣, 辛就名只與味覺,而且與嗅覺有關了。 古代對藥物氣嗅的論述十分粗略,但對芳香之品的實際應用積累了不少經驗,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3 甘能解毒之說 甘:能補、能緩、能和,即有補益、緩急止痛、調和藥牲、和中的作用。 如人参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 甘草調和諸藥等。 某些甘藥還具有解藥食中毒的作用,甘草、綠豆等,故又有能解毒之說。 甘味藥的作用是: 補益和中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4 酸能收斂固澀作用 酸:能收、能澀,即有收斂固澀作用。 多於體虛多汗,久瀉久痢,肺虛久咳、遺精滑精,尿頻遺尿等証。 如山茱萸、五味子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鸟梅肺止咳、澀腸止瀉等。 澀味與哪種味道的作用相似: 酸味。 五味是指藥物的: 最基本的滋味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5 苦寒能燥濕 苦:能泄、能燥。 泄的含意較廣,有指通泄的,如大黃瀉下通便,用於熱結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降泄肺氣,用於肺氣上逆之咳喘。 枇杷葉除能泄肺氣外,還能降泄胃氣,用於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有指清泄的,如 栀子、黃芩清熱瀉火,用於火熱上炎,神躁心煩,目赤口苦等証。 燥即燥濕,用於濕証。 濕証有寒濕、濕熱的不同。 溫性的苦燥藥如蒼術、厚朴,用於寒濕証,稱為苦溫燥濕;寒性的苦燥藥如連、黃柏,用於濕熱証,稱為苦寒燥濕。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6 苦能清泄 “苦能堅 ” 的提法源於 《 內經 》。 《 素問,臟氣法時論 》 : “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 後世舉知毋、黃柏等苦味藥用治腎陰虧虛、相火亢盛的痿証為例,認為苦能堅陰,並以 “ 瀉火存陰 ” 之理解釋之。 而瀉火與存陰乃屬因果關系,故 “ 存陰 ” 是间接作用, “ 瀉火 ” 才是直接作用。 因而苦能堅陰實與苦能清泄直接相關。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7 咸能軟堅散結和瀉下 咸: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和瀉下作用。 多用於瘰癧、癭瘤、痰結、癥瘕等病証。 海藻、昆布消散瘰癧,蟞甲軟堅消徵,芒硝瀉下通便等。 既能活血化瘀 ,又能攻下通便的藥物是: 大黃 2020/11/17 淺談中藥常識入門 OU 48 淡可滲濕利。中医药常识入门
相关推荐
发达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出现“市场失灵”,而人们对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会服务的需求有增无减( Johnson, 2020)。 由于非营利组织资源十分有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只有借用商业化操作和市场化运作手段来提高自身的效率 ,更好地提供公益服务( Reis, 1999)。 社会问题不断产生,社会财富不断向少数私营组织集中 ,
46 2020 80 8 25 47 2020 80 8 25 47 2020 80 8 25 47 2020 80 9 24 47 2020 80 8 25 47 2020 83 7 26 47 卫管奖 科普奖 1 2020 81 8 26 45 卫管奖 2020 85 7 25 48 国合奖 卫管奖 科普奖 2 2020 85 8 25 47 卫管奖 科普奖 政策奖 1 2020 86 8
《 中关村示范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个人股东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报告表 》 (个人纳税信息表)与 《 中关村示范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个人股东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报告表 》 (企业信息表)一并归档。 对于资料不全或填写不规范的,使用 《 税务事项通知书 》 一次性告知纳税人补正。 企业破产不予追征尚未缴纳税款 纳税人提交申请时限 注销税务登记前 ,及时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审核。
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备案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 》 (公告 〔 2020〕 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所得税归属地方税务局管理的,应按照 《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 的通知 》 (京地税企 〔 2020〕 3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关村示范区税收政策 通用报送资料: 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税收政策综合备案表 》 ;
合并其它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缺血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缺陷和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存在下列危险因素时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10 疑似病例 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但尚无实验室确认依据。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 14天内有中东地区旅游或居住史;或与疑似 /临床诊断 /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难以用其它病原感染解释的发热,(体温≥ 38℃ )伴呼吸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