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传统文化的根源:农业传统及其现代转化-东亚文化与内容摘要:
體系 • 階層性的市場經濟網路 農書中的「圃田」介紹 東漢 綠釉陶豬圈 2:2 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 3. 傳統農業與中華文化之關係 3:1 傳統農業對中華文化的滲透 1. 「 多子多孫 」與「 安土重遷 」的價值理念 2. 重農抑商 的中國政治傳統 3. 中國人 對自然的情感和敬畏 4. 傳統中國社會是 「 父系的 」 (patrimonial), 「 父權的 」 (patriarchal), 「 隨父居的 」 (patrilocal) 農家分家契約 3:1 傳統農業對中華文化的滲透 1. 魏復古 ( Karl Wittfogel, 18961988) : 中國專制權力來自對於 水利事業之掌控 ,因此農業社會乃構成中央集權之基礎。 3:2 傳統農業文化與中國集權體制 李冰 (生卒年不詳 ) 2. 中國歷史上治水管轄權以及農業地 理等事實, 不能支持「水利社會說」。 3:2 農業文化與中國集權體制 3:3 傳統農民生活型態 1. 道義經濟: 以降低風險為考量 2. 農村結構: 血緣和地緣交織 3. 農民性格: 仍服從「理性抉擇」 (rational choice) 4. 農民角色: 逐利者、生產者、 受剝削者 《 詩經〃豳風〃七月 》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 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榖。 」 4. 日本農村社會的轉變: 從傳統到現代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1. 邁向現代的日本農業: 1) 1868年 明治維新 ,資本主義興貣。 2) 1873貣, 重稅瓦解了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 ,將農村捲入了金元流動的市場體系。 3) 策略性地 以農業扶植工業 ,使得二次戰前,農村現代化的步調緩慢。 4) 二次戰後日本實施 土地改革 ,地主階級多為自耕農取代,然收益受限於狹小的耕作面積。 5) 生產收入的差距,導致 大量農業人口移往工業部門。 日本秋田縣農宅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2. 戰前日本農民的價值系統: 1) 身分意識 :尊重家長、安於既定階 層、缺乏創新。 2) 生產態度 :親近土地、自給自足、 精耕細作。 3) 消費型態 :低收入低消費、大量資 源投入。 日本農宅內燒炭火取暖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4) 重農思想: 封建時代。东亚传统文化的根源:农业传统及其现代转化-东亚文化与
相关推荐
83。 乱)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检查学习交流情况(字词) (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就不感到简陋了)。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检查学习交流情况(句)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
架协定 》 和《 有效普惠关税协定 》 等三个文件,并决定今后每三年召开一次正式首脑会议。 采纳强化经济合作关系架构协议,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障碍,于 2020年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 简称 AFTA ) ,关税从 0到 5%,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效益、生产力和竞争力。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东盟区域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因为东盟区域拥有约 5亿人口,总面积 450万平方公里,东盟到
科研项目情况 科研 、社科 系统 两小时同步一次 科研院 黄晓岚 83791320 科研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情况 社科处 李建梅 83793762 论著信息 专利信息 数据集成规则 科研 /社科系统 (一)项目 人事的科研项目数据是由科技和社科的横 /纵向项目的基本信息和项目成员关联同步,同时 结题状态 来自项目 结题批复的状态。 (二) 论文
d=2r r= d 2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 2倍 ,半径是直径的 一半 . r (米) d (米) 2 6 5 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就画出一个圆。 定半径 定圆心 旋转一周 用圆规画出 半径 是 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 r、 d分别标出它的 圆心、半径、和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