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政治内容摘要:
机更加严重 ②清末 “ 新政 ” 和 “ 预备立宪 ”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⑥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爆发的原因 ㈥ 辛亥革命( 1911年) 兴中会( 1894年)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影响: 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地点: 东京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影响: 标志着 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同盟会( 1905)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1月 1日) 结果: 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定都: 南京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宪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临时约法 》 的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被袁世凯篡夺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②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说明: 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阶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积极: ①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中华民国 ③颁布了 《 临时约法 》 ④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⑥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评价 局限性 ①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③革命果实被窃取 ①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③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 ④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索) 爆发的原因 ②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1949) ㈠ 五四运动( ) 国内 国际 ① 帝国主义侵略 ②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年 5月 4日起 北京 学生 罢课 6月 5日起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罢课、罢市 经过 意义 性质: 彻底地 不妥协地 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作用: ①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③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 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③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⑤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 “ 一大 ” 的召开( ) ⑴ 内容: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⑵ 意义: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专题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政治
相关推荐
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 …… 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 (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 ( 1分)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 1分) 拓展延伸 1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 1分)
历史名人是谁,并说明理由。 请你选出下列历史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 ) A.孙中山 —— 领导北伐战争 B.李大钊 —— 参加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C.张学良 —— 主持重庆谈判 D.毛泽东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 2020 河南省 7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 …… 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举权。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回顾:中国近代史上曾制定什么宪法。 第一部资本主义宪法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确立和发展: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 1954年二届政协召开 继续存在: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新的阶段: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发展过程 汉族 西藏自治区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战败和 《 南京条约 》 及附件的签订 ——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的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进一步 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 《 马关条约 》 的签订 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 《 辛丑条约 》 的签订 ——最终使中国
昌起义 (时 、 人 、 意义 )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时 、 人 )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 ….) (3)土地革命 (内容、 作用 ….) 二 、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 中国为何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根据地的巩固: (1)粉碎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19301932) * (2)政权建设:成立 …… (1931 年 ) *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为法源于自然, 而 “ 自然赋予所有人理性 ” , 所以也赋予所有人 “ 法 ” ; 自然界存在一些普遍的法 则 ,如 理性 、 自由 、 平等 、 正 义 等,这些原则 永恒不变 ,这些原则也 必须体现在法律中。 — 古罗马法学家 西塞罗 自然法 概念: 不是 具体的法律条文, 而是 一种法律观念(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提出: 西塞罗 (“自然法之父”) 地位: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