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政治内容摘要:

机更加严重 ②清末 “ 新政 ” 和 “ 预备立宪 ”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⑥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爆发的原因 ㈥ 辛亥革命( 1911年) 兴中会( 1894年)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影响: 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地点: 东京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影响: 标志着 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同盟会( 1905)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1月 1日) 结果: 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定都: 南京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宪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临时约法 》 的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被袁世凯篡夺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②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说明: 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阶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积极: ①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中华民国 ③颁布了 《 临时约法 》 ④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⑥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评价 局限性 ①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③革命果实被窃取 ①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③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 ④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索) 爆发的原因 ②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1949) ㈠ 五四运动( ) 国内 国际 ① 帝国主义侵略 ②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年 5月 4日起 北京 学生 罢课 6月 5日起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罢课、罢市 经过 意义 性质: 彻底地 不妥协地 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作用: ①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③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 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③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组织: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⑤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 “ 一大 ” 的召开( ) ⑴ 内容: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⑵ 意义: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