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内容摘要: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战败和 《 南京条约 》 及附件的签订 ——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的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进一步 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 《 马关条约 》 的签订 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 《 辛丑条约 》 的签订 ——最终使中国 完全成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的特点及危害 政治上: 严重践踏国家主权和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经济上: 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种种手段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文化上: 毁坏文明遗产。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军事上: 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 经济上: 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 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 “ 以华治华 ” 列强侵华的危害 : 列强侵华的影响 灾难性: 政治: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客观上的建设性 —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 政治:动摇清王朝,闭关政策被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近代社会发展潮流 2 经济:自然经济解体,为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3 思想:掀起 “ 开眼看世界 ” 的新思潮,“ 西学东渐 ” 之风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进步趋势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 ( 1)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A、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过程、结果) B、 1894年黄海海战 (经过、结果) ( 2)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 A、 1841年三元里抗英 (原因、经过、意义)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经过、意义) C、义和团反帝运动 (原因、发展、失败及意义) 认识: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学习要求:列举 1840至 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直接结果: 双方损失惨重,日舰率先逃离,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最终结果: 李鸿章“避战保船,北洋海军最终全军覆没。 时间: 1895年 1945年 领导人:邱逢甲、徐骧、刘永福 三、抗日战争( 1937— 1945)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阶段特征:国共两党以 合作为基础 ,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 全民族抗战。 一对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促成两党的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形成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三个发展阶段 :战略防御 ( 193 7- 193 10)、 战略相持 ( 193 10- 1945)、 战略反攻 ( 194 8)。 日本侵华的历史 ( 20世纪 30年代前 ) 19世纪 7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19世纪末 参与瓜分中国 , 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 , 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 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 《 二十一条 》 20世纪 30年代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小日本,大阴谋” 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 既定国策 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 波及日本,为转移 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 中国国内 国民党围剿红军 ,为日本提供了机会 一、侵华原因 伟大的抗日战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中华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 不断扩大侵略战争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进行血腥殖民统治 局部抗战 全民族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㈠ 归纳 1931—— 1945年日军侵华的罪行 ⑴ 主要是日本蓄谋已久;⑵敌强我弱; 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结果。 长驱直入 的原因 进犯徐州。 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 1938年 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 11月攻陷上海, 12月占领南京。 1937年 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1937年 日本为分离和蚕食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 1935年 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东北三省。专题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相关推荐
机更加严重 ②清末 “ 新政 ” 和 “ 预备立宪 ”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⑥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爆发的原因 ㈥ 辛亥革命( 1911年) 兴中会( 1894年)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影响:
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 …… 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 (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 ( 1分)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 1分) 拓展延伸 1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 1分)
历史名人是谁,并说明理由。 请你选出下列历史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 ) A.孙中山 —— 领导北伐战争 B.李大钊 —— 参加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C.张学良 —— 主持重庆谈判 D.毛泽东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 2020 河南省 7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 …… 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昌起义 (时 、 人 、 意义 )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时 、 人 )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 ….) (3)土地革命 (内容、 作用 ….) 二 、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 中国为何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根据地的巩固: (1)粉碎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19301932) * (2)政权建设:成立 …… (1931 年 ) *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为法源于自然, 而 “ 自然赋予所有人理性 ” , 所以也赋予所有人 “ 法 ” ; 自然界存在一些普遍的法 则 ,如 理性 、 自由 、 平等 、 正 义 等,这些原则 永恒不变 ,这些原则也 必须体现在法律中。 — 古罗马法学家 西塞罗 自然法 概念: 不是 具体的法律条文, 而是 一种法律观念(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提出: 西塞罗 (“自然法之父”) 地位: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发展历程 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1)春秋战国、秦汉 铁器牛耕;垄作法 ;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两年三熟制 ( 2)魏晋南北朝: 翻车; 《 齐民要术 》 ( 3)隋唐: (江南)育秧移栽;筒车;曲辕犁 ( 4)宋元: (江南)稻麦复种制 —— 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