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阶段:ⅰ20世纪50年代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ⅱ内容摘要:
恩来提出 “ 求同存异 ” 的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4)成果: 通过了 《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 ,形成 “ 万隆精神 ”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民族独立,友好合作的精神)。 异: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 ①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 的侵略 ②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 ③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5)意义: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一边倒” 外交成就 与苏联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背景 政策 成就 出现第一次建交热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国际环境 [ 归纳升华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 革命性: ① 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②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 等方针,从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 结盟性: “ 一边倒 ”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 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 辨析比较 ]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1) 根本原则 —— 独立自主。 (2) 根本出发点 ——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3) 首要目标 —— 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 (4) 基本准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基本立足点 ——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第二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 60年代外交险境及对策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 一、重返联合国 背景: ① 中国综合国力 增强 和国际地位提高 (国内 ) ②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 )的支持 (国际 ) 经过: 1971年 10月 25日 ,第 26届联合国大会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2758号决议, 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利。 意义: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国提出 “ 双重代表权 ” 方案遭拒绝 主题 三 史料一 [教你读史 ] 史料一表明支持中国的国家逐年增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根据所给史料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 史料二 1 9 7 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 76 票其中非洲国家 26 票,占 1/3赞成、 35 票反对、 17 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 23 国提出的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 ”提案。 毛泽东主席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 [ 教你读史 ] 史料二中 “ 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 形象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史论形成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 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 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 26 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 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按照国际惯例,中。三个阶段:ⅰ20世纪50年代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