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质量可靠性基础知识培训课程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020/7/6 研发部 25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1 • 可靠性预计:是根据组成系统的元件、组件、分系统的可靠性来推测系统的可靠性。 这是一个从小到大、由下向上的综合过程。 • 目的: • 从可靠性角度出发,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为设计决策提供依据; • 发现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为设计改进或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 为可靠性试验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 对可靠性分配、维护使用提供有益信息。 • 方法:元件计数法、应力分析法、故障率预计法、相似产品法、评分法、性能参数预计法、上下限法 2020/7/6 研发部 26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2 • 可靠性预计受产品信息的制约,不同研制阶段有不同的预计方法。 • 在方案论证阶段,一般采用相似产品法;在工程研制的初期,采用元器件计数法;在工程研制的中、后期,一般采用元器件应力分析预计法。 • 一般认为“应力法”考虑的因素多,预计的精度就相对高一些。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设备上各元器件工作时所承受的电、热应力以及考虑了元器件的质量等级,电、热应力的额定值,工艺结构参数和应用环境类别等信息来预计元器的可靠性水平。 用户信任这种方法的预计结果,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经编制成了国家军用标准 GJB/Z299C20xx《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 》。 该标准中还包括了“元器件计数可靠性预计法”。 与原来的 GJB/Z299B相比,还增加了附录 A《 采用进口电子元件的电了设备可靠性预计 》 ,这是基于 MILHDBK217F NOTICEⅡ ( 1995)已不能真实地反映当前进口元器件的失效率水平加进的。 GJB/Z299C考虑到当前国产电子设备和进口元器件的现状以及工程上可靠性预计的急需,在分析了各种国外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统计了大量进口元器件在国产电子设备上的使用数据后,给出了进口元器件的可靠性预计方法、模型和数据。 由于该附录充分考虑了进口元器件在国产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实际可靠性水平,因而预计结果比直接采用国外手册更为切合我国实际,且更简单易行。 2020/7/6 研发部 27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3 • 可靠性分配:是把系统可靠性指标分给分系统、设备、组件、元件。 这是一个从大到小、由上到下的分解过程。 • 目的:分配给各级产品可靠性指标,使各级设计人员明确其可靠性设计要求,并研究实现这些要求的可能性及办法。 • 方法:比例分配法、评分分配法、重要度复杂度分配法、拉格朗日乘数法、动态规划法、直接寻查法。 2020/7/6 研发部 28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4 • 用于系统基本可靠的分配,一般假设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 • 在进行可靠性指标分配时,应遵循以下 6条准则: • 1)对复杂度高的单元,应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 • 2) 对技术上不成熟的单元,应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 • 3)对处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单元,应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 • 4)当把可靠度作为分配参数时,对需要长期工作的单元,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 • 5)对重要度高的单元,应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标。 • 6)对维修可达性差的单元,应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标。 • 7)对使用的元器件质量较高的单元,应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标。 2020/7/6 研发部 29 可靠性设计准则 1 • 可靠性设计准则:是“在产品设计中为提高可靠性而应遵循的细则。 它是根据 (以往 )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中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编制的。 ”( GJB451A) • 可靠性设计准则(简称准则)是把已有产品的工程经验总结起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成为设计人员进行可靠性设计时所遵循的原则和应满足的要求。 目前,准则已成为产品研制中所依据的标准和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指导和规范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并作为设计评审的依据。 2020/7/6 研发部 30 可靠性设计准则 2 • 制定准则:一般针对某个型号或产品制定(也可制定某一类型产品的可靠性通用设计准则),其制定有一个逐步完善和细化的过程。 由研发系统组织可靠性专业人员和有经验的产品设计人员共同制定,经反复征求意见,完善、修改后正式颁发。 • 准则的内容:元器件选用准则,新技术采用准则,简化设计,降额设计,热设计,“三防”设计,防振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容差与漂移设计,冗余设计,安装设计准则,安全保护设计准则以及人机工程设计和维修性设计等。 如某型飞机仪表系统的安装准则规定:“总静压系统导管与软管连接,不允许用任何润滑液,其连接长度不小于30mm”。 又如,某型飞机的电气系统,电磁干扰问题突出,普通屏蔽线不能解决问题,在准则中增加“交流电源输出及有电磁兼容要求的电路,均需选用扭绞屏蔽线。 ” • 准则的贯彻实施:准则作为强制标准或型号规范,必须予以认真贯彻。 设计活动中,设计人员要逐条对照,逐条落实,每条都要有明确的设计措施。 设计完成后应写出贯彻准则的“符合性报告”,并经主管技术领导会签。 2020/7/6 研发部 31 可靠性设计技术 • 要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首先在设计过程中主动采取“设计预防”的措施,通过各种具体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来实现;其次,就是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以及研究试验发现设计的产品的隐患和薄弱环节,通过“设计改进”,实现可靠性增长。 • 可靠性设计技术:元器件、零部件的选择与控制,降额设计,热设计,简化设计,余度设计, 环境防护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容差与漂移设计,健壮设计,软件可靠性设计,人素工程(安装设计,安全保护设计以及人机工程设计)等。 2020/7/6 研发部 32 元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1 • 重要性:电子设备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维修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以及体积、重量、成本等都与元器件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设计电路时,正确选择元器件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元器件,尽可能降低元器件的使用失效率,使设备获得尽可能高的固有可靠性,是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0/7/6 研发部 33 元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2 •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是指元器件装机使用前,在制造、试验及筛选过程中,其质量的控制等级。 通常,质量等级越高,其可靠性水平也越高。 • 国外元器件质量等级,一般以美军用手册 MILHDBK217F中各类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划分 • 国内元器件质量等级,以 GJB/Z 299A划分 2020/7/6 研发部 34 元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 3 • 元器件选择与控制 总的原则 是: ( 1)元器件的技术性能、质量等级、使用环境条件应满足整机的要求; ( 2)优先选用经实。20xx年质量可靠性基础知识培训课程教材(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