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内容摘要:

方式 3)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关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发生重大变化。 1953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要在一个 相当长 的时期内,逐步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 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手工业 农业 (主体) (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部分地改变 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战略: 改变: 首先,由“先后战略” 转变为“并举战略” 其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起点 由十几年、二十年后,转变 为从“现在”开始过渡 ——从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 再次 , 改造的步骤由“突变”转变为 “渐变” 未改变 ——走向社会主义战略方向 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当时的情况怎样。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时,基本国情虽无根本变化,但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新形势 :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恢复国民经济: 工业化 、 “ 一五 ” 计划: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方针: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合作化。 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 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新的情况: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经济成 分迅速增长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 与反限制的斗争激烈展开 新的问题: 依靠谁来实现国家工业化 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才适合 农民个体经济怎样才能适应工业化 迅速增长的需要 ? 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中央决策层的认识也发展了 这些情况使毛泽东和中央感到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就是中国实现百年梦想,富强国家的最佳选择。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过 1)农业合作化初级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2年底 2)农业合作化普遍发展阶段: 1953年初到1955年下半年 3)农业合作化大发展阶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