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内容摘要:
楼分离时,应按群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三、建筑结构布置宜规则 平面布置 宜简单、对称、规则。 竖向布置 沿竖向应尽可能均匀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 四、合理设计结构破坏机制 框架结构 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 , 较合理的地震破坏机制应为节点基本不破坏 , 梁比柱的屈服能早发生 、多发生;同一层中 , 各柱两端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发生。 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 框架 抗震墙结构 抗震墙的各墙段 ( 包括小开洞墙和联肢墙肢 ) 的高宽比不宜小于 2, 使其成弯剪破坏。 连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 , 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 在墙段充分发挥抗震作用前不失效。 五、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 主要抗侧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破坏应以构件弯曲时主筋受拉屈服破坏为主,应避免变形性能差的混凝土首先压溃或剪切破坏,以及钢筋锚固失效和粘接破坏。 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两者的变形性能差别很大 , 与其相关的因素有:抗剪和抗弯承载力之比 、 剪跨比 、 剪压比 、轴压比 、 主筋率 、 配筋率 、 箍筋形式 、 混凝土和钢筋材料 、钢筋连接和锚固方式等。 当建筑平面过长 、 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 、 高度和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条件有较大差异时 ,应考虑设防震缝。 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面要求: 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 防震缝 ( 1)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防震缝宽度 , 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 70mm, 超过 15m时 , 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 5m、 4m、 3m、 2m, 宜加宽 20mm。 六、防震缝与抗撞墙 ( 2) 框架 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框架规定数值的 50%, 且不宜小于70mm。 ( 3)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54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