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反馈的基本概念内容摘要:

基本环节: 放大器和反馈网络。 2.自激振荡的概念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方框图如图所示。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3. 自激振荡的条件 ( 1) 相位平衡条件 反馈信号的相位必须与输入信号同相位 , 即反馈极性必须是正反馈。 ( 2) 振幅平衡条件 反馈信号 vf 的振幅应等于输入信号 vi 的振幅。 即 AvF  1。 自激振荡器在电源接通瞬间还必须满足起振条件 1保证 LC 回路的振荡从无到有 , 从小逐渐增大 , 直到满足平衡条件为止。 FAv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LC 振荡器 是由电感 L 和电容 C 组成的振荡电路。 常用的有 变压器反馈式 、 电感反馈式 、电容反馈式三种。 LC 振荡器 1. 变压器反馈式 LC 振荡器 ( 1) 电路结构 反馈网络由二次线圈 L2 和 Cb 组成 , Cb 为隔直流的耦合电容。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① 振荡器接通电源瞬间 , 电路各处电流电压都产生一个冲击 , 这个 “ 电冲击 ” 可以产生一个包含频率范围很宽的微弱信号。 ② 设某一瞬时基极电压极性为正 , 则集电极应为负 , L2上端电压极性为正 , 反馈回基极的电压极性为正 ,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只要变压器 L1 与 L2 匝数比恰当 , 即满足振幅起振条件。 以上是共射集电极调谐变压反馈式振荡电路 , 此外还有共基射极调谐等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 2) 工作原理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3) 特点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容易起振 , 振荡频率一般为几千赫到几百赫。 2. 电感反馈式振荡器 又称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分别与 LC回路中 L 的三个点相连 , 故而得名。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1) 工作原理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振幅条件 :电感抽头位置选择适当 , 就能满足振幅起振条件。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相位条件 :设基极电压瞬时极性为 “ ” 时 , 则集电极为“ ” , LC 回路另一端为 “ +”, 反馈回基极为 “ +”,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电路能够起振 , 电路振荡频率为 式中 , M 是线圈 L1 与 L2 之间的互感系数。 C)MLL(f 221210   ( 2) 特点 这种振荡电路易起振且振幅大 , 振荡频率可达几十兆赫。 缺点是振荡波形失真较大。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3. 电容反馈式振荡器 又称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图 ( b) 交流通路中 , 三极管的三个电极与电容支路的三个点相接 , 故而得名。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如图所示。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1) 电路结构 与电感反馈式的区别 :一是 LC 回路中 , 将电感支路与电容支路对调 , 且在电容支路中将电容 C C2 接成串联分压形式 , 通过 C2 将电压反馈到基极;二是在集电极加接电阻 Re ,用以提供集电极直流通路。 ( 2) 工作原理 振幅起振条件 :适当的选择 C C2 的数值 , 改变反馈量 ,即可满足条件。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相位平衡条件 :如果基极电位瞬时极性为 “ ” , 则集电极为 “ ” , LC 回路 “ 1”端为 “ ”, C C2 接地 , LC 回路的另一端 “ 3”为 “ +”, C2 上的电压反馈到基极为正 , 满足相位条件。 电路振荡频率为 2121021CCCCLf 振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该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好 , 振荡频率可高达 100 MHz 以上 , 缺点是频率范围较小。 三点式振荡器的组成法则 :接在发射极与集电极 , 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电抗必须为同性质电抗 , 接在集电极与基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