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历史高考试题分析内容摘要:

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6. 通过寻找逻辑上漏洞来判断 ( 2020全国一)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 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 1943年 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 “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 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7. 抓住关键词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 军备 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 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 外部援助 ( 2020全国一) “一五”计划 ( 1953— 1957) 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1952— 1956)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 1959— 1961)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1949— 1952) 8. 利用准确的时间来判断 31.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年17. 9%上升到 52. 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 70年代之后) B.调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