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全国卷一内容摘要:

了 表示对象、范围: 对于 和 跟 同 与 替 将 把 关于 被 表示方式、手段(表方式、方法、依据): 按照 依 依照 根据 以 凭 本着 用 表示目的、原因:为 为了 为着 因 由 表示比较的:比 介宾短语 • 例句: (介宾短语在句子里所作的成分 ) • 作状语 • ( 1)同学们 【 在阅览室 】 看 书。 • ( 2)老师 【 同他 】 谈话。 • ( 3)我们必须 【 按客观规律 】 办 事。 • ( 4)我们的生活 【 比过去 】【 更 】 好 了。 • 作补语 • ( 5)他把书 放 在桌子上 了。 介宾短语 • 结构 介词 +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 • 状语 : 状语是谓语前边的修饰语 ,对谓语 起 修饰 作用 .副词、形容词、表时间 (处所 )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 . • 例 • 同学们 【 在阅览室 】 看 书。 • 【 在阅览室 】 在句子中表示具体的处所(地点) • “在”是介词 +“阅览室”是名词组成 介宾短语 , 它们 在句子中谓语“看”(动词)前对“看”起 修饰作用。 是状语 介宾短语 • 结构 介词 +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 • 补语 : 补语是 谓语后边 的 连带成分 ,对谓语 起 补充说明 作用 .它可以回答 “怎么样”、“多久”、“在什么地方” 等问题 .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以充当补语 .“得”是补语的标志 . • 例: 他把书 放 在桌子上 了。 • ( “在”是介词 +“桌子上”是名词组成 介宾短语, 它们 在句子中谓语“放”(动词)的后面是“放” 的连带成分 补充说明放在什么地方。 是补语) 介宾短语 • 例如: 为 人民(服务) 对 /同 群众(说) • 从 现在( 起 /到 ) 关于 课堂纪律问题 当 黎明到来的时候 按 规定(办理) • 把 大门(推开) 对于 他(来说) • 由于 天气(关系) 在 他的帮助 下 “的”字短语 • 定语用结构助词“的” 的名词短语,有很多可以省去后面的中心词,进而构成“的”字短语, 它的性质和作用与其他 名词短语 相同。 类型: • 1、名词+的 这本书是哥哥的。 2、代词+的 这本书是我的。 3、动词+的 • A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的、穿的、用的好多了。 B 在冰场上滑冰的是一位姑娘。 形容词+的 红的是花,绿的是草 “所”字短语 • “所”加在动词前,组成 名词性短语。 例如: 所有 所想 所需要 所认识 所忆 所闻 所作 所好 所见 • “所”字短语一般不独立使用。 说出下列短语(成语)的结构类型 细水长流 爱不释手 天花乱坠 大显身手 肝胆相照 侃侃而谈 与虎谋皮 鼠目寸光 逍遥法外 牢不可破 饱经风霜 徒有虚名 平分秋色 分我杯羹 枉费心机 脚踏实地 木已成舟 一盘散沙 不速之客 娓娓动听 楚楚动人 斤斤计较 危在旦夕 立足之地 痛改前非 无本之木 一败涂地 战无不胜 入木三分 了如指掌 塞翁失马 记忆犹新 14. B 风俗习惯(并列) 变化规律(偏正) 历史悠久(主谓) 整修一新(动补) 交头接耳(并列) 思维敏捷(主谓) 废寝忘食(并列) 前程远大(主谓) 全神贯注(主谓) 襟怀坦白(主谓) 挥手之间(偏正) 愚公移山(主谓) 竞选州长(动宾) 销售计划(偏正) 色彩缤纷(主谓) 交通规则(偏正) 风和日丽(并列) 激动不已(动补) 禁止吸烟(动宾) 辛勤耕耘(偏正) 巍峨挺立(偏正) 不断发生(偏正) 气氛热烈(主谓) 继往开来(并列) 风俗习惯( ) 变化规律( ) 历史悠久( ) 整修一新( ) 交头接耳( ) 思维敏捷( ) 废寝忘食( ) 前程远大( ) 全神贯注( ) 襟怀坦白( ) 挥手之间( ) 愚公移山( ) 竞选州长( ) 销售计划( ) 色彩缤纷() 交通规则( ) 风和日丽() 激动不已() 禁止吸烟() 辛勤耕耘() 巍峨挺立( ) 不断发生( ) 气氛热烈( ) 继往开来() • 病句常见的陷阱标志 • ( 1)句首有介词,可能造成主语残缺。 这类介词主要有“经、经过、对、对于、通过、正、在、当”,常与“使、让、被、把、会”等词连用。 • 例:由于我们很多人没有写作业,使老师很生气。 (删去“由于”或“使”) • ( 2)介词结构是否搭配。 • 四月一日,个别同学打着老师的名义愚弄大家。 (介词短语“打着 „„ 的名义”搭配不当,可改为“打着 „„ 的幌子”或“以 „„ 的名义”) • (3)介词是否残缺;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 例:我不应该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 (介词缺失,“和”后加“与”。 ) • ( 4)“对”“对于”是否主客体倒置。 • 周杰伦对我很熟悉。 (我对周杰伦很熟悉。 ) • • 句子若出现代词,如“这”、“此”、“他”、“自己”“上面、下面”等,应注意代词的指代内容是否明确,有无歧义。 • 例:贺卡的封套上印着美丽的卡通图案,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公主裙、手持魔法棒的小魔仙(“上面”是“贺卡的封套上面”还是“卡通图案上面”)。 • 例: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个更不是简单的事,李斌对诗歌情有独钟,平时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这指“欣赏” 还是“创作”。 ) • • ( 1)累计、至少、最多、最低、超过、达到、近、左右、大约、平均等词,后边要跟确数。 • 例:来稿要求最长的不超过 2020字左右。 (删去“左右”) • ( 2)降低、减少、缩小不能用倍数。 • 例:由于技术的改进,成本降低了 1倍。 • ( 3)船只、星斗、年华、人群、莘莘学子之类的 集体名词 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 例:夜晚,天上有五颗星斗。 • ( 4)数量词如果修饰中心词往往容易产生歧义,应仔细辨别。 • 例:航空公司规定每位旅客可以免费托运两件重 23公斤的行李。 • ( 5)降低(增加)到、降低(增加)了。 • 到:基数 +净增数;了:净增数。 • 例:他上次月考成绩是 75分,这次成绩提高了 85分。 (提高了 8分) • ( 6)约数不能与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连用。 • 例:他看起来大约五十岁左右。 • ( 7)俩、仨不能加量词。 • 例:他们俩个是好朋友。 • • ( 1)奇数个否定为否定,偶数个否定为肯定。 • 例: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 例:谁都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并不是错误的。 (“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 ) • ( 2)特别要注意隐性否定词,如“阻止”“避免”“杜绝”“切忌”“难免”“阻碍”“防止”“排除”“取消”“放弃”“忘记”“免去”“终止”“拒绝”“忽视”“否认”“ 禁止”“妨碍”“仿造”等,就是带有“绝、止、免、除、碍、消”等字的词语要格外关注,这类词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后面不能再出现否定词或隐性否定词。 • 例:为了避免学生不去网吧,学校制定了相关处罚措施。 • 例:只有预防痤疮,才能防止我们面部皮肤免遭伤 害。 • 例: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反复强调切忌不可迟到。 • ( 3)反问句本身就相当与一重否定,不要误用多重否定。 • 例:虽然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认真学习呢。 • ( 4)特别注意 “无时无刻不”意为“时时刻刻”,“不明不白”“不清不楚”“无忧无虑”都表示一重否定不要误认为双重否定。 • 例:我们无时无刻不都要好好做人吗。 (反问是否定,删去“吗。 ”加“。 ”) •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同学美文,积累了大量的好文章。 (“忘” 改为“在”) • (两面词):一对二,二对一。 • 句中出现正反意义的两面词,如“是否”、“能否”、“是不是”、“高低”、“成败”、“好坏”、“优劣”等词时,特别要注意前后句对应是否恰当。 句子如果出现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就是病句。 但要注意有些词本省就有两面性,比如“影响”本身就有好坏影响之分,就不算错。 (是否认真听课,对你的成绩有很大影响。 ) • 例:能否取得满意的成绩,关键在于要努力学习。 • 例:环巢湖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安徽省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否则自相矛盾。 ) • • ( 1)是否成套使用,是否搭配恰当,是否多余。 • 例:运动会动员不仅没有得到积极响应,而且受到许多高三学生的质疑。 (“而且” 改为“ 反而”) • ( 2)位置是否恰当,在复句中,如果分句主语一致,那么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关联词语就放在主语之前。 • 例: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不但”放到“我”后面。 ) • 例: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不但”放到“我”前面。 ) • (3)因果关系要考虑是否是强加因果或因果颠倒;递进关系要看关联词后面的内容是否颠倒。 • 例:因为李斌长得很高,所以他跑步很快。 • 例:因为李丽成绩很好,所以她努力学习。 • 例:我们不但要好好做人,更要好好学习。 • :谦辞用于自己,敬辞用于别人。 • 常见敬词:令尊、令堂、令郎、令嫒(称别人家的父、母、子、女)、 “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 “高”(知高见,称对方见解)、 “拜”(如拜托,托人办事)、 “赐”(如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 “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等。 • 常见谦词:家父、家母、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弟)、“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 • 还有一些谦敬的词语: • 谦辞:拙作、蓬荜生辉、一孔之见、抛砖引玉、忝列门墙、才疏学浅、信笔涂鸦、雕虫小技、尸位素餐、管窥蠡测等。 • 敬辞:光临、大作、莅临、洗耳恭听、高朋满座、虚怀若谷、虚左以待、大材小用。 • 例: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