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内容摘要:
拼缝抹堵如图 所示。 第 5. 4. 4 条 上覆、沟盖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方可承受荷载或吊装、运输。 第 5. 4. 5条 上覆、沟盖底面应平整、光滑、不露筋、无蜂窝等缺陷。 第 5. 4. 6 条 上覆、沟盖与墙体搭接的内、外侧,应用 1: 的水泥砂浆抹八字角。 但上覆、沟盖直接在墙体上浇灌的可不抹角。 八字抹角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 上覆、沟盖如图 所示。 第 5. 5. 1 条 人(手)孔口圈顶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下偏差应不大于 20毫米。 第 5. 5. 2 条 稳固口圈的混凝土(或缘石)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自口圈外缘应向地表做相应的泛水。 第 5. 5. 3 条 人孔口圈与上覆之间宜砌不小于 200 毫米的口腔(俗称井脖子);人孔口腔应与上覆预留洞口形成同心圆的圆筒状,口腔内、外应抹面,其要求与第 条相同。 口腔与上覆搭接处应抹八字,八字抹角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 第 5. 5. 4条 人(手)孔口圈应完整无损。 车行道人孔必须安装车行道的口圈。 第 5. 5. 5条 通信管道工程在正式验收前,所有装置必须安装完毕、齐全有效。 第六章 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砂浆 第一节 装拆模板 第 6. 1. 1 条 通信管道工程中产混凝土基础、包封、上覆及沟盖等,均应按设计图纸的规格要求支架模板。 第 6. 1. 2 条 浇制混凝土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各类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浇注混凝土后不得产生形变。 二、 模板形状、规格应保证设计图纸要求所浇制混凝土构件的规格和形状; 三、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边缘整齐,拼 缝严密、牢固,预留孔、洞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规定; 四、 重复使用的模板,表面有得有粘结的混凝土、水泥砂浆及泥土等附着物。 第 6. 1. 3 条 模板拆除的期限,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各种非承重混凝土构件最早拆除模板的期限,应符合表 的规定。 非承重混凝土构件拆模时间表 表 水泥 品种 水泥 标号 混凝土标号 日平均温度℃ 5 10 15 20 25 30 混凝土达到 (25kgf/cm178。 )强度的拆模天数 硅酸盐 水泥 225 及 325 100 以下 5. 0 4. 0 3. 0 2. 0 1. 5 1. 0 110~200 4. 5 3. 0 2. 5 2. 0 1. 5 1. 0 200 以上 3. 0 2. 5 2. 0 3. 5 1. 0 1. 0 火山灰 或矿渣 水泥 225 及325 100 以下 8. 0 6. 0 4. 5 3. 5 2. 5 2. 0 100 以上 6. 0 4. 5 3. 5 2. 5 2. 0 1. 5 注: 1. 225 水泥相当于 3003水泥; 325 水泥相当于原 400水泥。 2. 第 24 小时为一天。 二、 各种承重混凝土构件的最早拆除模板期限,应符合表 的规定。 结构类别 水泥的种 类 水泥标 号 拆模需要的强度(按设计强度X%)计 日平均温度(℃) 混凝土达到 X%强度的天数 跨度 米以下的板及装配钢筋混凝土构件 硅酸盐 225 或325 50 12 8 7 6 5 4 火山灰或矿渣 325 以上 50 22 14 10 8 7 6 跨度 ~8米的板梁的底模板 硅酸盐 255 或325 70 24 16 12 10 9 8 火山灰或矿渣 225 以上 70 36 22 16 14 11 9 第 6. 1. 4 条 浇灌混凝土模板各部位的尺寸,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位置应准确,并应无跑浆、漏浆等现象。 第二节 钢筋加工 第 6. 2. 1条 通信管道工程所用的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均就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第 6. 2. 2条 钢筋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钢筋表面应洁净,应清除钢筋的浮皮、锈蚀、油渍、漆污等。 二、 钢筋应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尺寸下料,并按规定的形状进行加工。 圆钢(也叫 I 级 筋)如需进行端头弯钩处理的,其弯钩圆弧的直径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倍,如图 所示。 三、 加工钢筋时应检查其质量,凡有劈裂、缺损等伤痕的残断不得使用。 四、 短段钢筋允许接长用在分布筋(辅助筋),其接续如图 、 B 所示。 主筋严禁有接头。 第 6. 2. 3条 钢筋排列的形状及各部位尺寸,主筋与分布筋位置均应符合设计图纸 的规定,严禁倒置;主筋间距误差应不大于 5 毫米,分布筋间距误差应不大于 10 毫米。 第 6. 2. 4条 钢筋纵横交叉处应采用直径 毫米或 毫米的钢线绑扎牢固、不 滑动、不遗漏。 第 6. 2. 5 条 使用接续 的钢筋时,接续点应避开应力最大处,并应相互错开,不得集中中一条线上,同一钢筋不得有一个以上的接续点。 第 6. 2. 6 条 钢筋与模板的间距应为 20 毫米,为保持钢筋与模板的间距相等,可在钢筋下垫以自制的混凝土块或砂浆块等,严禁使用木块、塑料等有机材料衬垫。 第三节 混凝土浇灌 第 6. 3. 1 条 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和水应符合使用标准。 不同种类、标号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砂和石料的含泥量如超过标准,必须用水洗干净 后方能使用。 第 6. 3. 2 条 各种标号混凝土的配料比、水灰比应适量,以保证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 施工时,应采用实验后确定的各种配比。 第 6. 3. 3 条 混凝土的搅拌必须均匀,以混凝土颜色一致为度,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期内(约 45 分钟)浇灌完毕。 第 6. 3. 4 条 浇灌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内钢筋衬垫是否稳妥,并清除模内杂物。 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如发生离析现象,可重新搅拌后再浇灌。 混凝土浇灌倾落高度在 3 米以上时,应采用漏斗或斜槽的方法倾注。 第 6. 3. 5 条 浇灌混凝土构 件必须进行振换捣,无论采用人工或机械振捣都应按层依次进行,捣固应密实,不得出现跑模、漏浆等现象。 第 6. 3. 6 条 混凝土灌注完毕经初凝(约一小时)后,应覆盖草帘等物并进行酒水养护;混凝土工件应避免被阳光直晒。 第 6. 3. 7 条 在日平均气温 5℃的自然条件下浇灌混凝土,应采取保温为主的蓄热法措施防冻。 宜采用热水拌制混凝土或构件外露部分加以覆盖等措施,或按设计规定要求处理。 第 6. 3. 8 条 非直接承受荷载的混凝土构件浇灌混凝土后,在日平均气温 15℃的情况下,必须养护 24 小时以上,方能在其上 面进行下一道工序。 第四节 水泥砂浆 第 6. 4. 1 条 水泥砂浆的配比,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配制。 第 6. 4. 2 条 凡抹缝、抹角、抹面及管块接缝等处的水泥砂浆,其砂料必须近筛后使用,不得有豆石等较大料径碎石在内。 第 6. 4. 3 条 水泥砂浆的养护,应执行本章第三节的有关条款。 第七章 铺设管道 第一节 地 基 第 7. 1. 1 条 通信管道的地基处理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凡采用天然地基而设计又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处理的,遇下列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待处理后方可施工。 一、 地下水位高于管道及人(手)孔最低高程的; 二、 土质松软、有腐蚀性土壤或属于回填杂土层。 第 7. 1. 2 条 凡是天然地基的管道沟挖成后必须夯实抄平,地基表面高程应符 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77。 毫米。 第 7. 1. 3条 通信管道沟底的宽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管道基础 63 厘米以下宽时,其沟底宽度应为基础宽度加 30 厘米(每侧各 加 15 厘米)。 二、 管道基础 63 厘米以上宽时,其沟底宽度应为基础宽度加 60 厘米(即每侧各加 30厘米)。 三、 无基础管道(水泥管块的管道在非特殊情况下不应采用比法)的沟底宽度,应为管群宽度加 40 厘米(即每侧各加 20 厘米)。 第二节 基 础 第 7. 2. 1 条 通信管道一般宜采用素混凝土基础,混凝土的标号、基础宽度、基础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凡设计规定管道基础使用预制基础板或加钢筋的段落,应按设计处理。 第 7. 2. 2 条 通信管道基础的 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左右偏差应不大于 10 毫米;高程误差应不大于 10 毫米;基础的宽度和厚度负偏差应不大于 10 毫米。 管道基础宽度应比管道组群宽度加宽 100 毫米(即每侧各宽 50 毫米)。 第 7. 2. 3 条 通信管道基础进入人(孔)窗口的部分,设计有规定的应按设计规定处理;设计没有规定时,应按管道基础宽道参照表 和图 加配筋。 钢筋应搭在窗口墙上不少于 100 毫米。 第 7. 2. 4 条 基础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应检查核对加钢筋的段落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其钢筋的绑扎、衬垫等是否符合规定;并应清 除基础模板内的杂草等物。 浇灌的混凝土应捣固密实,初凝后应覆盖草帘等物并酒水养护。 基础模拆除后,基础侧面应无蜂窝、掉边、断裂及欠茬等现象,如发现有上述缺陷,应进行认真的修整、补强等。 第 7. 2. 5 条 通信管道基础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无断裂、无波浪、无明显接茬、欠茬,混凝土表面不起皮、不粉华。 管道基础进入人(手)孔窗口处配筋表 表 管道基础宽度 (毫米) 钢筋直径 (毫米) 根数 长度 (毫米) 总长 (米) 3w50 毫 米宽基础 6 8 310 2. 48 10 4 1565 6. 26 460 毫米宽基础 6 8 420 3. 36 10 5 1565 7. 83 615 毫米宽基础 6 8 590 4. 72 10 7 1565 11. 00 735 毫米宽基础 6 8 690 5. 52 10 8 1565 12. 52 880 毫米宽基础 6 8 840 6. 72 10 9 1565 14. 09 第三节 管道铺设 第 7. 3. 1 条 通信管道所用管材的 材质、规格、程式和断面的组合必须符合设计的规定。 改、扩建管道工程,不应在原有管道两侧加扩管孔;在特列情况下非在原有管道的一侧扩孔时,必须对原有的人(手)孔及原有电缆等做妥善的处理。 第 7. 3. 2 条 水泥管块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管群的组合断面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二、 水泥管块的顺向连接间隙不得大于 5 毫米。 上下两层管块间及管块与基础应为 15毫米,允许偏差不大于 5 毫米。 三、 管群的两层及两行管的接续缝应错开。 水泥管块接缝无集结行间、层间均宜错开二分之一管长,如图 及图 所示。 四、 水泥管块的 弯管道及设计上有特殊技术要求的管道,其接续缝及垫层按设计规定。 第 7. 3. 3条 铺设水泥管道时,应在第个管块的对角管孔用两根拉棒试通管孔;其 拉棒外径应小于管孔的标称孔径 3~5 毫米;拉棒长度,铺直线管道宜为 1200~1500 毫米;铺弯管首(其曲率半径大于 36 米)宜为 900~1200 毫米。 具体的拉棒规格可由施工单位自定。 第 7. 3. 4 条 铺设水泥管道的管底垫层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砂浆的饱满程度不低于 95%, 不得出现凹心,不得用石块等物垫管块的边、角。 管块应平实铺卧在水泥砂浆垫层上。 两行管块间的竖缝充 填的水泥砂浆,其标号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充填的饱满程度不低于 75%。 管顶缝、管边缝、管底八字应抹 1: 水泥砂浆;严禁使用铺管或充填管间缝的水泥砂浆进行抹堵。 抹顶缝、边缘及管底八字,如图 所示 第 7. 3. 5 条 泥管块的接续方法宜采用抹浆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两管块接缝处应用纱布 80 毫米宽,允许177。 毫米的误差,长为管块周长加 80~120毫米,均匀地包在管块接缝上; 二、 接缝。6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
相关推荐
第三 . 情感的内涵应浓烈厚重 第四 . 情感的表露应灵活生动 第五 . 情感的形态应五味具全 3. 人本精神 一切为学生 为一切学生 为学生一切 三个意识 : 1. 童年意识 2. 学生意识 3. 生命意识 三 、科学精神 1. 客观精神 实事求是 2. 理性精神
等于它的内对角 反证法的三个步骤: 提出假设 由题设出发,引出矛盾 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成立,肯定结论正确 2020年 11月 17日 1时 46分 欢迎 046班的同学们。 注意听课,积极思考呵。 ⊙ O的半径为 R,圆心到点 A的距离为 d,且 R、 d分别是方程 x2- 6x+ 8= 0的两根,则点 A与 ⊙ 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 A在 ⊙ O内部 B.点 A在 ⊙ O上 C.点 A在
时数据、日数据。 如: 5分钟1条数据,那么 1小时数据采集传输仦就存储了 12条数据,通过对浓度的 12条数据求均值得到小时浓度值,通过对12条小时流量求均值 *3600得到小时流量。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实现机制 由于目前综合监控平台的实时数据上报频率为 60秒,所以监控平台中看到的实时监测数据是通过数据采集传输仦直接转发得到的。 目前,数据采集传输仦报送数据时,时间点选择的是左端点
全监控(FSSS)、汽机电液控制系统(DEH)、给水泵汽机控制(MEH)、汽机旁路控制(BPC)、发电机变压器组及厂用电控制(ECS)等功能。 DCS系统的安装包括机柜、设备、电缆、接地等安装工作。 DCS系统安装应具备的条件设备入库保管:要求环境清洁,无腐蚀性气体侵蚀,温度在5~45℃,湿度在65%以上,设备分类明确、摆放整齐。 设备运输:防止剧烈碰撞、翻滚和坠落。 设备已开箱验收
内新建、改建的公共建筑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要同步开展灯饰建设审查;已经建成的公共建筑和较大型建筑,有条件的,要结合风情小镇建设,实施灯饰工程。 美化工程。 试点 镇要 统一建筑风格 , 对已经建成的沿街房屋,按照统一的风 格进行装饰装修, 并逐步统一集镇内所有房屋建筑风格;对新建房屋要严格规划审批,尽量做到整齐划一,风格统一。 在 建成区,严格禁止圈养猪牛羊等牲口 ; 已经存在的,要限期撤除
效评估 XXXIII 沟通 XXXIV 制定沟通程序 XXXIV 实现有效沟通 XXXIV 变更管理 XXXV 变更管理程序 XXXV 变更管理程序的落实及标准化 XXXVI 变更管理程序执行情况评估 XXXVI 持续改进 XXXVII 模块 说明 ( ) 内涵 TPS 中的领导能力指的是企业各级领导采取多种措施, 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 激发团队共同 实现现代精益生产管理目标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