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容摘要:
合格,取得 学分。 ( 3)其他证书要求:取得测绘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一项(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摄影测量、地图制图等职业岗位证书)。 11 五 、 人才培养模式 (一)“ AB3( 1+1)”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概念 “ AB 3 ( 1+1) ”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 21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 AB 3 ( 1+1)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是产学融合,其实质是工学结合。 可归纳为: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互融,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 (二)“ AB 3( 1+1)”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架构 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 AB 3 ( 1+1) ”人才培养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体现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素质贯穿、产学融合。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 A 班学生第一学期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到企业进行 第一轮生产实习 ; B 班学生第一、二学期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等,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及核心能力。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创业讲座和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创业启蒙。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 A 班学生第三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和部分拓展课程,第四学期到企业进行 第二轮生产实习。 同时 B 班学生第三学期到企业进行 第一轮生产实习,第四学期回到学校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及拓展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关键(专项)能力。 同时开展 社会实践和素质教育活动。 第三阶段:第三学年, A 班学生第五学期开设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第六学期到企业进行第三轮顶岗实习。 同时 B 班学生第五、六两个学期均在企业进行第二轮生产实习和第三轮顶岗实习。 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第一、三、五学期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依次递进;第二、四、六学期在企业参加进行体验实习、专项实习、顶岗(综合)实习,与能力培养相辅相成。 这是正常进行“双主体”教育的 A 班学生的教育成长轨迹,而与此同时 B 班正好和 A 班的实习与学习顺序错开进行,这样既符合企业的生产要求,也不 影响正常教学。 12 “ AB 3 ( 1+1) ”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见图 1。 图 1 “ AB 3 ( 1+1) ”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三)“ AB 3( 1+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 “ AB 3 ( 1+1)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轮流教学组织,每年 1 学期在学校学习,1 学期在企业工作实践,连续 3 年,工学交替进行。 在学校期间,学校作为培养主体,负责学生的学习管理和课堂教学;在企业期间, 企业作为培养主体,负责学生的生产管理和现场教学。 根据企业要求将每年的“双主体”班分成 A、 B 班, A 班第一、三、五学期在学校学习,第二、四、六学期在企业工作实践; B 班第一、二、四学期在学校学习,第三、五、六学期在企业工作实践。 并且对企业来说,实习是衔接进行的, A 班学生刚刚离开企业,B 班学生即可进驻,这样不会因为学生的实习结束而使企业生产断线,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 这样也使得每个实习班的学生每次多实习一个月。 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按传统的方式同步开设。 满足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需要,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岗位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 专业综合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 顶岗 (综合 )实习 A班课程安排 ▲ 素质教育贯穿全过程 ▼ 素质教育 教学时间 第四学期 第二学期 综合能力 专项能力 基本能力 就业能力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学期 第三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素质贯穿、产学融合 顶岗 (综合 )实习 生产实习 专业综合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岗位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生产实习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B班课程安排 素质教育贯穿整个过程 素质教育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13 根据测绘企业生产特点 , 遵从测绘企业生产周期, 改变传统的按固定地点、固定模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的要求,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施分批组织、 分组教学、机动授课 等灵活、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 AB 3( 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互融。 通过与企业合作,成立工作室,对外承接工程项目,对内进行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对接,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互融。 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 通过工学交 替的实践和就业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上岗能力,实 现 学生 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实践技能增长与企业用人需求提前选择与储备 的 结合。 六 、课程 设置 (一)课程 设置说明 ( 1)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调查入手,根据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岗位,通过专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专家、技术精英参与等方式,共同确定专业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分析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描述专业培养目标,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依据 职业能力的要求,课程体系从理论、实践和素质三个方面来设置。 课程体系的构建在大方向上体现为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素质教育贯穿整个体系过程;细节上每个模块又互相渗入,理论模块中加入实践成分,实践模块中融入理论教学。 图 2 测绘地理信息 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 课程 体系 架构 具体内容如下: 14 表 3 测绘地理信息 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 课程 模块 能力 课程(理论模块) 实训(实践模块) 说明 测绘能力 测量学与数字测图技术、工程制图与测绘CAD、控制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技术、GPS 定位技术与应用、 地形图测量实训、工程制图 与测绘 CAD 课程设计、控制测量实训、工程测量技术实训、GPS 定位技术与应用实训、生产实习 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课程由浅泛到渗入,实训由单项到综合,递进、科学的安排。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贯穿了素质教育。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ARCGIS 应用、Super Map 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 ARCGIS 应用案例设计、 Super Map 专题制图的制作、数据库课程设计 综合能力 综合以上课程 顶岗实习、企业进课堂 ( 2)课程体系结构分析 课程体系结构与比例分析见表 4。 表 4 课程体系结构与比例分析 学习模块 学时 学分 学时 百分比 学分 百分比 公共基础课程 492 专业基础课程 332 专业核心课程 420 专业综合课及拓展课程 1680 67 总 计 2924 (二) 课程设置总表 15 表 5 课程设置总表 序号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课程 编码 课程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承担单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 000012 4 4 0 1 1 学校、企业 2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150001 52 0 52 2 1 学校、企业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30001 28 28 0 1 学校、企业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00206 36 36 0 2 2( 3) 学校、企业 5 形势与政策 130006 40 30 10 2 15 学校、企业 1 学时 /周 6 体育与健康教育 140001 118 58 60 7 14 学校、企业 7 高等数学 1 120204 56 56 0 3 1 学校 8 高等数学 2 120204 30 30 0 2 3( 2) 学校 9 大学英语 110020 56 56 0 3 1 学校、企业 2 学时 /周 10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010002 16 16 0 1 3( 2) 学校 11 计算机文化基础 060042 56 56 0 3 1 学校 12 专业基础课程 测量学 070128 82 36 46 1 学校 含一周实训 13 工程制图与测绘 CAD 070142 48 48 0 2 3( 2) 学校 14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导论 20 20 0 1 1 学校 15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60 30 30 3( 2) 学校 1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070142 56 56 0 3 3( 2) 学校 17 GNSS 定位测量与测量通信技术 070133 66 20 46 1 学校 含一周实训 18 专业核心课程 全站仪与数字测图技术 070150 86 24 62 3( 2) 学校 含一周实训 19 工程测量技术 070221 90 44 46 3( 2) 学校 含一周实训 20 控制测量技术 070219 74 28 46 3( 2) 学校 含一周实训 21 ARCGIS 应用 96 36 60 5 5( 4) 学校 含一周实训 23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070224 74 24 50 4 5( 4) 学校 含一周实训 24 专业综合课及拓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48 48 0 3 5( 4) 学校 25 Super Map 原理及应用 56 28 28 3 5( 4) 学校 26 综合技能竞赛 000006 26 0 26 1 3( 2) 学校、企业 一周 27 企业进课堂 070127 16 16 0 1 5( 4) 学校 16 序号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课程 编码 课程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承担单位 备注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28 课 第一轮生产实习 000002 520 0 520 20 2( 3) 企业 29 第二轮生产实习 000002 520 0 520 20 4( 5) 企业 30 第三轮顶岗实习 000002 494 0 494 19 6 企业 合计 课程总门数: 30 2924 828 2096 ﹨ ﹨ ﹨ ﹨ 占比 28% 占比 72% ﹨ ﹨ ﹨ ﹨ 注:上表中“开设学期”一栏里,小括号前面的数字是 A 班开设学期,括号里面的数字是 B 班开设学期,比如“ 3( 2)”是指 A 班第三学期开, B 班第二学期开。 17 (三)核心 课程 说明 根据工程测量员岗位的要求,确定了 5 门核心课程。 1 全站仪与数字测图技术 课程名称 全站仪与数字测图技术 实施学期 3 总学时 86 讲授学时 24 实训学时 62 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场教学、仪器演示、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组织 一个学期内完成, 4 学时 /周 学习重点 掌握运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测图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地图数字化方法及数据传输,地形图图形编辑和成图方法等数字化成图的专业知识。 专业内容 主要学习全站仪的基本原理、使用和一般检验方法;了解数字测图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掌握 CASS 成图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计算机最后成图过程。 2 工程测量技术 课程名称 工程测量技术 实施学期 3 总学时 90 讲授课时 44 实训课时 46 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场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学组织 一个学期完成, 4 学时 /周 学习重点 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的测量理论和方法 专业内容 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用测量科学的理论、仪器和方法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的测量理论和方法,初步了解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测量精度的方法。 3 控制测量技术 4 ARCGIS 应用 课程名称 ARCGIS 应用 实施学期 5 总学时 96 讲授学时 36 实训学时 60 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场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 教学组织 一个学期内完 成, 6 学时 /周 学习重点 掌握 ARCGIS 的基本理论和 ARCGIS 的处理方法 专业内容 ARCGIS 的基本。20xx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推荐
的网络营销活动。 能进行市场调研、目标市场选择、产品 定位、产品价格制定等营销,能确定目标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定价,能选择合适的网络工96 具进行网络推广。 8 商品采购 使学生对商品采购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理解商品采购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的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要求学生较全面熟悉和了解商品采购的基本内容和技术,基本掌握商品采购管理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特点
人要及时向站长报告 ,我站将向上级部门提出整改延期的申请。 隐患未消除前不得投入使用。 ,要做好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目的 :因为我公司在生产过程 ,许多设备都是特种压力容器 ,为 了保证生产的安全 ,特制定此制度。 范围 :我公司所有参与特种设备操作生产员工 ,也包括生产管理人员 ,以及检验人员。 职责 : 生产部提出用人计划申请 ,提出培训以及持证要求
C. 交互多媒体的使用过程繁琐,教学效果不如简易多媒体 D. 交互多媒体与简易多媒体各有千秋,应该在融合使用 ( )的概念,被许多国家作为技术制高点而竞 相角逐。 有人将其称为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A) A. 信息高速公路 B. 2020 战略 C. 全国学习网 D. 全国学习网 (C) A. 学生 B. 教师 C. 清洁工 D. 教育局局长 与计算机数据同步的中介是什么 (B) A.
设项目实施方案 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10 地、 牧业用地、渔业用地以及城镇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等其他用地,其中耕地面积 ,各类地面积见表 21。 土地资源可利用量及开垦利用潜力 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主要指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量,包括可用于耕地、林地、牧业用地、渔业用地等土地资源量。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滩涂的围垦与开发利用。 宜农荒地的开垦,经过充分论证。 见表 21。 表
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管理 ( )。 A.特殊 B.许可证 C.垂直 D.分级 61.用人单位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除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外,不需要的是 ( ): A.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B.配备专业医师 C.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
工作原理、相位关系;了解矩形、三角波、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周期计算 了解文氏电桥式振荡器的稳幅措施;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各种振荡器的适用场合;压控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振荡频率估算,输入、输出 关系 6 功率放大电路 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了解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功率和转换功率的计算 掌握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内部组成;了解功率管的选择、晶体管的几种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