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驻地布测 3~5 座 GPS四等网点。 因本测区 测图面积小 于 1 km2的,直接布设一、二级控制点。 根据测图以及后续建设定线,工程放样等需要,用 GPS 结合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应在测图区域每 km2布设 16 个左右的一、二级控制点。 据此在布测一、二级图根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 在 ****,各自组成 GPS四等网和一、二级控制网点为高程控制点的四等水准网。 数字地形图测绘 在 ****,各自采用地面野外数字测绘模式,测绘 1: 500数字地形图。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 2020 年 8月 11日 ~ 12日,进行组织、资料准备阶段; 4 2020 年 8 月 13 日 ~ 14日,基础控制点选埋 (刻 ),观测与计算; 2020 年 8月 14日 ~ 17日, 地形测量 ; 2020 年 8月 21日,成果提交。 2 实施技术方法 本项目基础控制测量有关要求执行 CJJ 899 标准,其中 GPS测量、计算、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执行 CJJ 7397标准。 1:500地形图测绘,总体上按 CJJ 899 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精度和表示方法进行,地形图图式执行 GB/T79591995。 即,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 ≤177。 已有资料分析应用 ( 1)已有平面控制网资料 保存完好的 平面控制点标石可以利用。 ( 2)已有 高程 控制网资料 保存完好的各等级水准点标石可以利用。 ( 3)地形图资料与地名资料 修文 县境内已有的 1:大比例尺地形图,可作为项目设计和工作底图。 若有地名办编制的最新地名志,可作为地理名称调注的依据。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1:500数字地图采用 50cm 50cm正方形图幅分幅和标准的图幅编号方式。 图幅编号以每幅图画南角坐标为基础, x坐标在前, y坐 5 标在后,中间以“ —— ”隔开;图名以地名、山 名、行政事业单位名、学校、桥名、企业名称等依次录用,空旷地带可不取图名,只注记图幅编号。 测量基准 坐标系统: 根据 实际 情况,本期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 各村 、 镇 之间尽可能通过 GPS 四等网的 GPS 同步测量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控制网。 在集体实施时,尽可能根据当地已有控制点的实际残存情况,找到点位本身相对固定、可靠的高级控制点,给予联测和起算,但作为地方独立坐标,一般不给起算点进行精度评定。 如果起算点确实查找困难,则采用 GPS 单点定位方法,使用近似 WGS84坐标系统投影到高斯平面坐标 系。 或采用联测相对稳定地物等形式传算一个与连接坐标系模式建立临时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采用地方独立高程系统,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和地形图高程测注。 假定点的高程应基本符合实际高程,且独立高程系统也应该可能同当地高程控制点数据联测。 测量精度与方法 ( 1)测量精度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精度按 CJJ899 要求执行,即主要建筑物点位相对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 ≤177。 ;施测相对困难的 6 隐蔽地物点和次要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图上 ≤177。 ( 2) 测量方法 1:500 地形图要素采集、编辑合成图,采用全野外 地面数字测量法进行内外业一体化测绘与成图。 采用的主要技术 GPS 测量技术 GPS 测量技术主要用于 GPS 基础控制网施测。 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测绘采用 Walkfield、 CASS 等国内优秀、可靠的数字地形图测绘软件。 测图软件应具备外业测量数据自动采集记录、内业图形分成设色编辑、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制图制表、数据交换等功能,应充分保证数据质量要求,并具备 DWG图形格式输出功能。 3 引用、依据技术标准 ( 1)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 2) GB128989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 3) GB/79291995《 1:500 1: 1000 1: 2020地形图图式》。 ( 4)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 5) CH100219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 6) CH/T10042020《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 7) CH/T10012020《测绘技术总编写规定》。 7 4 生产硬件、软件配置 生产硬件投入 本项目应投入的主要硬件设备和生产装备: ( 1)测量型双频 GPS 接收机(可采用 GPSRTK进行一级控制网以下的控制测量); ( 2) S3 数字水准仪(数字水准仪优先); ( 3)木质水准标尺(不易导电); ( 4)全站仪; ( 5)带塑料杆的照准小棱镜(不易导电); ( 6)便携式计算机; ( 7)台式计算机; ( 8) B3 幅面喷墨的打印机; ( 9)等级控制点中心标志(埋设采用现场混凝土浇注的方式)。 生产软件投入 ( 1) GPS基线检核、处理和数据预处理软件(随 GPS 接收机配置,如 TGO、 LGO); ( 2) GPS数据后处理软件(如 TGPPSW); ( 3)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科傻” COSA); ( 4)数字测绘软件(如 WalkSurvey); ( 5)图形处理与输出软件(如 AutoCAD); ( 6)办公应用软件(如 Microsoft Office2020) ; ( 7)计算机操作系统(如 Windows2020/WindowsXP)。 8 5 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网布设方案 基础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等到低等的布网原则,按测图所需的 村、组 分别设。 首级控制网应布设 GPS四等网或一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应在各个单位独立完成的前提下,择机进行联测。 坐标系统选择 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 基础控制网成果提供 基础控制网成果应提供相应的控制网点选埋、测算、坐标与高程数据以及相应的精度评定成果。 GPS 四等网与 GPS一级网设计 GPS 四等控制网与一级控制网的设计、选埋、测算均照 CJJ899和 CJJ7397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 GPS四等控制网与 GPS一级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控制范围和网行强度。 GPS 网选埋、观测的具体技术指标见表 . 表 GPS 控制网基本技术要求 GPS 网等级 项目 指标 四等 一级 GPS 网设计 闭合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 8 10 相邻点最大距离 km 5 2 相邻点最小距离 km 1 相邻点平均距离 km 2~ 4 ~ 9 GPS网点布设平均密度点 /km2 ─ 16 标准差б参数 固定误差 a mm ≤ 10 ≤ 15 比例误差 b ppm ≤ 10 ≤ 10 GPS 观测 GPS 测量模式 快速静态 快速静态 卫星高度角 176。 ≥ 15 ≥ 15 数据采样间隔 s =15 =15 有限监测卫星数 ≥ 5 ≥ 5 观 测时段长度 min ≥ 20 ≥ 15 平均重复设站数 ≥ 2 ≥ 精度评定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ppm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ppm 平差基线最弱扁平面粉量相对中误差 ≤ 1/45000 ≤ 1/20200 注:若 GPS四等网采用 27个乡镇同步观测,由于 GPS测量基线大大加长,加上 GPS接收机性能差异,则 GPS观测时段长度应为 120min以上。 相邻点空间距离观测精度用公式。 211。 =177。 178。 )*b(178。 a d „„„„„„„„„„ 式中: 211。 —— 标准差 , mm. a—— 固定误差 , mm. b—— 比列误差 , mm. d—— 相邻点距离 , Km. a, b 取值见表 . GPS 测量大地高的精度时, a、 b 按表 规定的 2倍执行。 ( 2) GPS 点编号和命名 10 新埋设 GPS 四等控制点点名采用点位所在地的地理名称如村名、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