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数字测图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时刻和持续时间;基线质量检验与分析;平差计算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基本常数、起算数据、观测值类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平差采用的约束条件、先验误差;平差结果及精度。 GPS 控制网的基础上,直接布设图根控制点,图根点利用 RTK 技术直接采集三维坐标。 、高大建筑物、茂密树林、大面积水域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 ,农田、土路上采用小木桩,在水泥、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11 青路面上可用 812cm 长的铁钉。 编号采用自然数顺序编号,前面冠以大写英号。 最后图根控制点测量应提交以下资料:图根点成果表。 GPSRTK 作业方法的方法与步骤 一、 RTK 一般作业流程 ( 1)收集资料 ( 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 3)基准点的安置和测定 2. 地势较高且交通方便,视野开阔 3. 周围不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及没有其他干扰源,以防数据链的丢失 ( 4)流动站观测 二、 RTK 在图根控制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 1)基准站宜布设在测区内中央最高控制点上,旁边不能有大面积水面、高大树木、建筑物或电磁干扰源(如电台的发射塔、高压电线等)。 ( 2)使 用高增益天线。 ( 3)电台不宜放在离 GPS 接收机过近的地方,否则电台信号会干扰 GPS 卫星信号。 同时,电台的信号线和电源线过长时不宜卷起来,这样会因为涡流而产生磁场,干扰 GPS 信号。 ( 4)提高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天线高度。 ( 5)摸清仪器的特性、能否达到仪器的标称精度、在各种条件下的测量误差和作业半径。 ( 6)每天工作时观测的第一个点必须是已知控制点,以检核 RTK 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 7) GPS 信号失锁时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化(即静止观测几分钟),等到重新锁定卫星时再进行碎部点观测,为了确保安全可靠最好回到一参考点 上进行校核。 ( 8)选择作业时段,根据本地区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 9)卫星观测数量一定要达到五颗或五颗以上方能进行观测记录。 方案二: 导线网,全站仪加密图根点 一、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表 8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 km) 平均边长( km) 测 角中误差(″) 测 距中误差( 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 1″级仪器 2″级仪器 6″级仪器 三等 14 3 20 1/150000 6 10 — ≤1/55000 四等 9 18 1/80000 4 6 — 5 ≤1/35000 一 4 5 15 1/30000 — 2 4 1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12 级 1/15000 二级 8 15 1/14000 — 1 3 16 ≤1/10000 三级 12 15 1/7000 — 1 2 24 ≤1/5000 注: ( 1) 表中 n 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 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 2 倍; ( 3) 测角的 1″、 2″、 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4)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 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 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 (5)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 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倍。 二、 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1)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 2个已知方向。 ; ,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 2) 控 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 ;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 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 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三、 水平角观测 ( 1)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 1″级仪器不应超过 2 格, 2″级仪器不应超过 1 格, 6″级仪器不应超过 格; : 1″级仪器不应大于 1″, 2″级仪器不应大于 2″; : 1″级仪器不应超过 10″, 2″级仪器不应超过 15″, 6″级仪器不应超过 20″; ,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13 : 1″级仪器不应超过 ″, 2″级仪器不应超过 1″, 6″级仪器不应超过 ″; 1mm。 ( 2)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不应超过表 9 的规定; 表 9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 级 仪器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 四等及以上 1″级仪器 1 6 9 6 2″级仪器 3 8 13 9 一级及以下 2″级仪器 — 12 18 12 6″级仪器 — 18 — 24 注 : 、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177。 3176。 的范围时,该方向 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 2C 互差的限值。 3 个时,可不归零; 6 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 2 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按本规范附录 C 执行。 、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二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176。 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 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 2 倍。 (3) 测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2mm; ,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 1 格。 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177。 3176。 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 (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应测定归心元 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 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它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 15′,长度元素应量至 1mm。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14 (4)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C 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倍照准差变动范围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1/3 时,应重测该测回。 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 1/3 时,应重测该站。 (5)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6)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根据需要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四 距离测量 ( 1) 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测距边,应采用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进行测距,一级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进行量距。 ( 2) 本规范测距的各项指标适用于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等中、短程测距仪器,中、短程的划分,短程为 3km 以下,中程为 3~ 15km。 ( 3) 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定期进行检验。 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计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 4) 各等级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 10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网等级 仪器型号 观测次数 总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 mm) 单程各测回较差( mm) 往返较差 ( mm) 往 返 三等 ≤ 5 mm 级仪器 1 1 6 ≤ 5 ≤ 7 ≤ ≤ 10 mm 级仪器 8 ≤ 10 ≤ 15 四等 ≤ 5 mm 级仪器 1 1 4 ≤ 5 ≤ 7 ≤ 10 mm 级仪器 6 ≤ 10 ≤ 15 一级 ≤ 10 mm 级仪器 1 ─ 2 ≤ 10 ≤ 15 ─ 二、三级 ≤ 10 mm 级仪器 1 ─ 1 ≤ 10 ≤ 15 注: 5 mm 级仪器和 10 mm级仪器,是指当测距长度为 1km 时,仪器的标称精度分别为 5mm 和 10 mm 的电磁波测距仪器( )。 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读数 2~ 4 次的过程; 具体情况,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 a 、 b 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 ( 5) 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2mm;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15 ,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气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 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 以外的地方,读数精确至 ℃;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读数精确至 50Pa。 ,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 和 条中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 倍执行。 ( 6)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 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根据需要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 7) 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 表 11 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边长量距较差相对误差 作业尺数 量 距总次数 定线最大偏差( mm) 尺段高差较差 读定次数 估读值至( mm) 温度读数值至( C176。 ) 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 mm) 二级 1/20200 1~2 2 50 ≤10 3 ≤ 2 三级 1/10000 1~2 2 70 ≤10 2 ≤ 3 注: 当检定钢尺时,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100000。 五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 1) 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 2) 水 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宜采用水准测量。 当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时,其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 3) 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 4) 导线网平差时,先验中误差及 , 应按 和 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 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 ( 5) 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 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列有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 ( 6)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相对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 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数字测图毕业设计
相关推荐
围广 (+/ 70 度 ) 单元排列密集 直观的用户界面 高性能的内置 DSP, 可用网络控制 ,内置功率放大器 11 可与其他天朗 VNET 产品联网 独特的数字滤波器功能与低延时 使用强大的多通道转换法则用于波束控制 完美的结构设计 我们从基本理论说起 ,建筑师设计场馆 ,无论里面和外面都很好看 .观众们齐聚高雅厅堂是为了听报告 ,看演出 . 声音来自音源 (音箱 ).观众席越大
驻地布测 3~5 座 GPS四等网点。 因本测区 测图面积小 于 1 km2的,直接布设一、二级控制点。 根据测图以及后续建设定线,工程放样等需要,用 GPS 结合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应在测图区域每 km2布设 16 个左右的一、二级控制点。 据此在布测一、二级图根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 在 ****,各自组成 GPS四等网和一、二级控制网点为高程控制点的四等水准网。 数字地形图测绘 在 ****
启闭检查 启闭 灵 活 启闭指示器 准 确 水压 试验 壳体试验 倍公称压力,持续时间 5 Min 壳 体填料无泄漏 密封试验 倍公称压力,持续时间 2 Min 密 封面不漏 6)管道线路的弯头、热煨弯管、冷弯管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弯头、热煨弯管、冷弯管的规定 种类 曲率半径 外观和主要尺寸 其它规定 南宁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第 12 页 共 71 页 注: D 为管道外径, DN
必须戴好安全带。 做好交班、接班手续,检查机械履历书、交班、接班记录,当发现或怀疑起重机有异常时 ,交班司机和接班司机应当面交接。 例行检查 项目部必须指定专人对起重机的附着框架、吊钩、滑轮、钢丝绳进行定期检查。 每星期不少于一次并应有记录。 检查内容: ① 附着框架在塔身节上的安装是否安全可靠 ,并应符合说明书中的规定 .②附着框架与塔身节的固定是否牢固 .③ 各联接件有否缺少或松动 .④
板的布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1)承重构件 ,如柱、梁、墙等应有规律地布置 ,宜做到上下对齐 ,以利于结构传力 直接 ,受力合理。 2)板上不宜布置较大的集中荷载 ,自重较大的隔墙和设备宜布置在梁上 ,梁应避免 支承在门窗洞口上。 3)满足经济要求。 一般情况下 ,常采用的单向板跨度尺寸为 1. 7 3. 6m,不宜大于 4m。 双向板短边的跨度宜 4m。 方形双向板宜小于 5mX5m。
,压路机碾压,然后再做灰土和砼。 压路机碾压可否再套用定额 151。 答 :若套用厂区道路综合项,就不能再单套什么定额了;除非不套用综合项。 7执行 96 定额,独立基础的框架工程,基础土方为大开挖,土方工程量按定额计算规则应为外墙设计轴线内包水平投影面积乘深度计算,若独立基础底面积较大,大开挖时,定额按轴线外出多少综合考虑。 答 :按独立基础计算规则计算。 7 1)有个工程合同签订的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