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施组]酒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根据本工程设计的结构特点及建设单位对施工的工期、质量要求等情况,将该工程平面东侧西侧设置分 为二个施工段:各工种施工班组在该二个施工段上进行流水作业,垂直向以层为施工段,基础、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在每一个施工段上必须连续浇筑(不设施工缝),并一次性浇筑完毕。 10. 3土方工程 10. 3. 1土方施工准备工作 ⑪ 土方开挖前,应作好回填土部位、回填标高控制。 ⑫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或排至低处,再用水泵排走或疏通原有排水泄洪系统,使地面不积水。 ⑬ 设置区域测量控制网,包括基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桩 的测量工作及校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工作。 10. 3. 3土方开挖 ⑪ 根据施工现场周边情况及“工程地质斟察报告”,在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实用的施工方法。 ⑫ 考虑到本工程挖土施工进度,并为确保工程桩质量,方案采用机械挖土配合人工修挖。 ⑬ 基坑开挖严禁用挖土机或其它器械撞击露出基坑的桩,以 ⑭ 挖土方每边留工作面 800,土方边坡放坡系数为 1: 0。 5,基槽四周挖设 150 200的排水沟,排水沟坡度为 0。 5%,适当部位设集水井,以便下雨天及时排水之用。 ⑮ 挖土时应严格控制基底标高。 方法:用水准仪引出水平标高,用竹桩随土方开挖随设置水平标高控制点,按基坑每二平方设置一个水平控制竹桩,如局部挖深应用碎石回填至标高。 ⑯ 挖土时应密切注意土质情况,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立即向设计单位反映,及时采取措施。 ⑰ 土方开挖后,由施工单位工程师组织设计、监理人员按照地质报告、设计图纸对基坑进行验槽。 若无异常情况 ,应尽快浇筑垫层混凝土,并尽早组织底板(基础)施工,不得长期晾槽。 10. 3. 4工程桩处理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工程桩Φ 377 沉管桩 225 根,确保工程桩截桩质量及施工进度,桩顶与承台的连接按图施工。 11. 3. 5基础回填要求 →选择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或原土,回填前,应将基坑中积水抽干,清除垃圾,基坑回土采用人工回填,分层夯实,每 300mm 一层夯实,每层至少夯压三遍,回土宜从基坑两边同时回填:回填时必须做好地下结构、地下设施的成品保护。 10. 4钢筋砼基础 10. 4. 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检查前道工序→ 地基处理→浇筑混凝土垫层→弹线→绑扎钢筋(包括柱筋)→支模→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砖基础→隐蔽验收及技术处复核→回填土方→其它后继工序。 10. 4. 2施工准备 ⑪ 认真学习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和防水工程的构造情况; ⑫ 编制和选择经济管理施工方案; ⑬ 制定技术管理系统、制定技术措施,编号工艺规程,进行技术交底。 ⑭ 进行原材料检验,按设计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⑮ 将需要的工具机械、设备和计量器具准备就绪。 10. 4. 3浇筑垫层 按设计要求浇筑 100 厚 C10 素混凝土垫层。 10. 4. 4弹线 将工程的定位轴线设到垫层表面,并同时弹出柱轴线及柱外框边线。 经检查无误后,办理技术复核单。 10. 4. 5绑扎钢筋 用粉笔在垫层表面划出钢筋位置线,按照划线位置布置钢筋并进行绑扎。 应先绑扎承台钢筋,承台梁钢筋,并要先在梁底筋下垫好保护垫块。 要同时绑好柱插筋。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承台:底 50,侧 35; 地梁: 35; 柱: 40; 梁: 35。 10. 4. 6 支模板 ⑪ 模板除了要求牢固和尺寸准确、表面平整以外,特别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较小的吸水率。 ⑫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本工程模板采用九合板,木档配钢管、钢支撑支模,柱间梁下脚手杆间距为 500mm,梁两侧设两根脚杆,以便固定梁侧模板,立杆和模板交处用扣件固定。 10. 4. 7浇混凝土 ⑪ 混凝土:(177。 0。 000 以下)采用 C20 砼; ⑫ 在浇灌底板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基础钢筋及柱插筋的数量,位置是非正确,防雷接地系统 是否满足要求,有否偏位及有无漏设。 ⑬ 浇筑混凝土前应事先拟定浇筑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浇筑起始点,和结束点的位置,浇筑方向,分段距离、分层厚度和劳动力组织;其浇捣方法保证前后混凝土结合的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并一次性浇筑完毕。 ⑭ 混凝土浇筑时除应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表面应派专人用“木蟹”打磨平整。 10. 4. 8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 4~ 5h即应覆盖湿草袋等,并连续浇水养护不小于 14h。 10. 5主体结构工程 该工程结构 为框架结构,每道施工工序,施工方法等均基本相同。 主体工程每层的施工工序: 放线→绑扎安装柱钢筋→检查验收→立柱模板→立梁、板模板→绑扎安装梁、板钢筋→检查验收→浇混凝土→养护→拆模板→砌筑砖隔墙、围护墙。 上述施工工序的施工流向、垂直向以层为施工段,每层一次性浇筑完毕。 主体浇框架结构混凝土设计为 C30 砼。 10. 5. 1模板支设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本工程模板、柱、梁采用组合钢模板,板采用九夹板、木档配钢管、钢支撑支模,有梁式全现浇楼、屋面支撑采用钢管满堂脚手架,柱间梁下立杆脚手杆的间距为 500,梁两 侧设两根脚手杆,以便固定梁侧模板,在两间根据板跨度和荷载情况经计算再定脚手根数,立杆和模板交接处用扣件固定。 该全现浇框架模板施工前计划配置模板翻样图及支撑系统设计,绘制出模板排列图,再进行施工安装。 ⑪ 支撑方法如图: ⑫ 支撑质量要求: ① 模板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 ② 模板的接缝不大于 2。 5mm。 模板的实测允许偏差如下表,其合格率严格控制在 90%以上。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 轴线位移 5 标高 177。 5 截面尺寸 +4 5 垂直度 3 表面平整度 5 ⑬ 模板安装技术措施 ① 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要求,计划配备模板三套以满足流水翻转。 ② 柱模的下脚必须留有清理孔,便于清理垃圾。 ③ 跨度大于 6 米的梁跨中按 L/300 要求起拱,且不小于 20mm,跨度大于 2 米的悬臂梁,梁端上翘 L/200。 ④ 模板工程验收重点控制刚度 、垂直度、平整度,特别注意柱模,楼梯间等轴线位置正确性。 10. 5. 2模板拆除 ⑪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底板模拆模时所需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下表: 结构名称 结构跨度 达到砼标准强度的百分率( %) 板 ﹤ 2 50 ﹥ 2﹤ 8 75 梁 ≤ 8 75 ≥ 8 100 梁、柱侧模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宜不低于 1。 2Mpa,即砼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损坏,就可拆模。 ⑫ 拆模顺序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做到不损伤构件 及模板。 ⑬ 全现浇框架,肋形楼板应先拆除柱模板,再拆梁侧模,楼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板,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侧端,侧立模板的拆应按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 ⑭ 当上层模板正在浇筑砼时,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支柱,仅可能拆除一部份,跨度 4m 及 4m 以上梁均应得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 2m,其余再下层楼的楼板支柱,当楼板砼达到设计强度时,始可全部拆除。 ⑮ 模板拆除要注意讲究技巧,不得硬 撬,用力过猛,防止损坏结构和模板。 ⑯ 拆下的模板,不得乱丢乱扔,高空脱模要轻轻吊放,木模要及时起钉、修理校正变形的和损坏的楼板及配件,板面应刷隔离剂,背面补涂脱落的防锈漆。 ⑰ 己拆除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强度等级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 10. 5. 3钢筋安装 ⑪ 钢筋绑扎前应熟悉施工图纸,核对成品钢筋的级别、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核对配料表及料单。 ⑫ 对柱、梁、板相交的结构部位,事先研究 好穿插就位的顺序及模板,水电等其他专业的配合先后顺序。 ⑬ 楼板内上不层钢筋的间距用ф 10 钢筋马凳来控制,数量每平方米不少于一只。 ⑭ 凡直径为ф 25 框架梁、柱的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直径ф 22 及ф20 的钢筋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或搭接待室 5d,再在两端各焊 3d 焊缝(本工程框架梁柱的钢筋不采用冷搭接)。 ⑮ 所有钢筋接头均应隔根错开,且接头间净距大于 30d,并不小于 600,焊接接头的钢筋面积不得超过该处受力钢筋总面积的 50%,绑扎 接头的钢筋面积不得超过该处受力钢筋总面积的 50%。 ⑯ 钢筋的锚固长度:框架梁、柱: Lae=35d(Ⅱ级钢);板: Lae=25d(Ⅰ级钢)或 Lae=30d(Ⅱ级钢);搭接长度 Le=1。 2Lae( 25%的搭接率)。 ⑰ 梁的底部纵筋不得在跨中部位接头,面筋不得在支座附近设接头。 ⑱ 板中予埋管线上面无楼板钢筋 时,按设计要求沿管长方向,加设Ф 6@ 200 钢筋网片,宽度 400。 ⑲ 厕所、洗手间周边内侧 (除门外)均按设计要求用混凝土翻起 180mm,宽同墙厚的坎,内配 2Ф 8,Ф 6@ 200 箍筋,如下图示意。 ⑳ 梁、柱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钢筋必须呈封闭型,开口处设置 135 度弯头,弯钓长度不小于 10d( d 为箍筋直径),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交叉点可间隔扎牢,以防止骨架歪斜。 楼板外围的两行纵横向钢筋的交接点,用铁丝全部扎牢,其余部分采用梅花型绑扎。 ⑴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 下。 ⑵ 钢筋保护层,采用 60 60 预制砼块制成,梁柱侧面处用预埋铁丝作固定,其砼块厚度:柱 40,梁 35,板、墙 20。 ⑶ 钢筋工程的技术措施: ① 钢筋成品与半成品进场必须附出厂合格证及物理试验报告,进场后必须持牌,按规格分别堆放,进口钢筋的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外还须进行可焊性试验及化学分析,合格的方准使用。 ② 对钢筋要重点验收,柱的插筋要采用加强箍电焊固定。 防止浇砼时移位,验收重点为控制钢筋 的品种、规格、数量、绑扎、牢固、搭接长度等(逐根验收),并认真填写隐蔽工程单,监理验收做到万无一失。 ③ 钢筋绑扎后的允许偏差及预埋件偏差见下表: 钢筋安装及预理件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网的长度、宽度 177。 10 尺量检查 2 网眼尺寸 焊接网 177。 10 尺寸连续三档其最大值 绑扎网 177。 20 3 骨架的宽度、高度 177。 5 尺寸检查 4 骨架的长度 177。 10 5 受力钢筋 间距 177。 5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177。 10 6 箍筋 焊接 177。 20 尺量连续三档绑扎 177。 20 取其最大值 7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尺量检查 8 焊接预埋件 中心线位移 5 水平高差 + 0 9 受力钢筋保护层 梁、柱 177。 5 墙、板 177。 3 注: 其中“网”的意思是指墙或板的绑扎或焊接; 骨架指梁、柱的箍筋外围尺寸。 10. 5. 4混凝土浇筑 ⑪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其支撑、钢筋和预埋件进行细致检查。 并做好自检和工序交接记录,钢筋的泥土油污,模板的垃圾等应清理干净,木模、九夹板应洒水湿润,缝隙应堵严,模板内的积水应排除干净。 ⑫ 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砼。 机械浇捣,混凝土标号 C30 微膨胀砼。 ⑬ 混凝土浇筑时应安排专人振捣,混凝土入模处每处配 35 只插入式振动器。 ⑭ 混凝土浇筑时确保快插慢拨,振动时间以不冒出气泡为止,插入间距 300M,呈梅花状布置,插入深度为进下层 510cm。 ⑮ 砼应连续浇筑以保证结构良好整体性,浇筑时应掌握天气情况,尽量避免雨天施工,确 保浇捣质量。 ⑯ 灌筑柱时,在底部先铺一层 50100mm 厚减半石子砼或去石子砂桨,以避免底部产生蜂窝,并保证接缝质量。 ⑰ 肋形梁板同时浇筑,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灌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达到板底标高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不断延长,板的浇筑也不断向前推进。 ⑱ 若在浇筑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无法抗拒的因素而无法连续浇筑时,必须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宜设在次梁(板)跨中1/32 范围内,施工缝留设必须垂 直,严禁留斜缝。 ⑲ 现浇框架混凝土结构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 现浇检验方法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8 尺量检查 2 标高 层高 177。 10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全高 177。 30 3 截面尺寸 柱、墙、梁 177。 5 尺量检查 4 墙、柱垂直度 每层 5 用 2m 托线板检查 全高 H/1000且不大于2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5 表面平整度 8 用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6 预埋 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 尺量检查 7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 8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 15 9 预埋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5 注: H为柱墙全高。 10. 5.。[精选施组]酒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相关推荐
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发生连锁反应影响大范围甚至整个工程的施工。 为确保工程能顺利施工就必须做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如何将这么多专业及分包施工队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将是摆在总承包管理单位面前的一个难题。 针对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部分在总工办的领导下成立专题 QC 小组,开展 QC 活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具体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详见第三章施工方案内容。 施工总体部署
502092020)的规定。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 1 块材质量 第 条 13 控项目 2 面层与下一层结合 第 条 一般项目 1 面层表面质量 第 条 2 邻接处镶边用料 第 条 3 踢脚线质量 第 条 4 楼梯踏步质量 第 条 5 面层表面坡度 第 条 6 允许偏差 ( MM) 缸砖 水泥花砖 3. 0mm 陶瓷棉砖、陶瓷地砖 缝格平直 2. 0mm 接缝高低差
米,最大厚度达 4 米,底部常分布软弱淤泥质土。 2 第二层 2 为粉质粘土,俗称江滩土,分布浅部约 3 米 ~13 米深度范围内,属近代黄浦江河漫滩沉积土层。 3 第 4 层淤泥质粘土,第⑤ 1- 2 粘土及⑤ 1- 2 层粉质粘土分布较为稳定,呈流塑~软塑台,属软弱粘性土。 第⑤ 3 层土呈软塑至可塑状态,仅在场地西南角古河道区域分布,层顶埋深较为稳定,层底埋深起伏较大(层底标高- ~-
能力小 ,上部结构通过基础将其荷载传给地基时 ,只有将基础底面积不断放脚加大面积 ,才能适应地基受力的要求。 由于刚性材料抗压能力强 ,抗拉能力弱。 因此 ,压力分布角只能在材料的抗压范围内控制。 如果基础底面宽度超过控制范围 ,致使刚性角扩大。 这时 ,基础会因受拉而破坏。 刚性基础底宽度的增大要受到刚 性角的限制。 刚性基础构造 1)毛石基础。 抗压、冻、抗水、抗腐蚀性能好 (1)组成
等级 . (3)在粗加工阶段 ,可及时发现毛皮缺陷 , 便于及时确定后续工序是否可以进行 ,以免浪费 .同时 ,将精加工安排在最后 ,可减少精加工后的表面受碰撞的机会 . (4)粗、精加工要求不同的夹紧力 ,将粗、精加工分开 , 就可以在精加工采用较小的夹紧力 ,以减少夹紧变形保证加工精度 . (5)气缸盖是箱体类零件 ,在加工中 ,应遵循着 粗精分开 先粗后精 先面后孔 ,及 先主要表面
饰装修应符合下列基本程序规定: 1)起入偶磅乙殊割依后砧拧磐喳看札尔强沦涵糕如皱肮迁垄哦孪崩拳艺灶尊俱大靖钞史蛾膘逻拷王蛮茅画艾恨想唯揪点痰张贫胶茧蚀汾畅寥袱榷蝴英旅 施工用料存放堆放整齐有序,置于干燥地带,不得占用楼道内的公用空间、堵塞紧急出口;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规范 (工艺流程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规范 (工艺流程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规范(工艺流程) 202008 01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