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电源设备割接技术要求内容摘要:

)极的顺序进行操作;拆线时,按照先负(-)极、后正(+)极的顺序进行。 不可中断的新旧直流用电替换,应严格按照先接后拆的原则进行操作。 、颜色及排列位置,要区分清楚,不能错接,否则将产生严重后果。 ,不论是拆除的电缆或是复接的电缆,都必须对其端头、复接处或接线端子进行绝缘处理,以防电缆在设备内穿绕时造成意外短路故障。 、走线架上方或附近作业时,施工工具金属裸露部分应可靠绝缘,并且统一用工具盒 存放或由架底配合人员传递使用,禁止在走线架上随意乱放。 作业结束时,及时清点工具离场。 ,如果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割接并做出应急处理,查明原因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 ,应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第二十一 条 割接人员要求 ,并事先做好充分的休息。 ,保证操作人员身体上不携带任何金属物品并去掉可能导致不安全的随身饰物(手表、脖子上戴的工作牌等)。 、熟悉通信电 源系统割接流程、熟记应急方案。 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级别的资质证,并且接受过消防训练,还 需进行操作能力检测 及安全风险教育。 ,必须具备相应工程级别资质的资质证。 、电焊操作的,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证。 ,应在割接开始一周前提交主管部门安排落实 , 并进行安全风险教育。 16 第二十二条 割接用工具仪表配置 割接工程实施前,应由 施工方 根据需要准备相关工具、仪表(参照如下):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万用表 交直流钳形表 2只 兆欧表 1KV 1只 相序表 1只 高压验电器 6— 35KV 1只 红外线测温仪 1只 吸尘器 1只 冲击钻 1把 剪线钳 剪断能力< 400mm2 1把 剥线钳 2把 压线钳 6— 300mm2 1把 应能适用 16—— 300mm2的不同电缆端子 斜口钳 125mm 1把 尖嘴钳 125mm 1把 钢丝钳 160mm 1把 台虎钳 1只 套筒扳手 1套 梅花扳手 13 16( M8, M10); 18 21( M12, M14); 1套 活扳手 150mm(最大 M12) 1套 手用钢锯、锯条 调节式 2付 钟表螺丝刀 1套 一字螺丝刀 1套 十字螺丝刀 1套 挫刀 1付 两用电工刀 1把 钢卷尺 5m 1付 橡皮锤 1 ㎏ 1只 撬杠 1只 电烙铁 1只 水平测量仪 1只 电源接线排 5m 1只 热风枪 1只 高压接地线 2套 便携式喷灯 1只 手提式应急灯 2只 绝缘垫 规格视实际需要 若干块 用于 隔离带电部位 17 第二十 三 条 割接工具的绝缘处理 ,推荐使用专用绝缘工具,并检查绝缘部位有无破损(如下图): 没有专用绝缘工具的,要对常规工具进行绝缘处理,对裸露金属部位用绝缘胶带缠裹四层以上(如下图); 18 、电缆线、设备外壳等与割接操作相关的部分,进行绝缘包扎处理,以免割接操作时导致事故。 19 第 七 章工作职责及割接施工界面 第二十四 条 根据通信电源“分级负责”的维护管理原则, 总部网络部 负责管理国际、省际网络设备和全国业务系统的电源割接;省公司负责管理省内网络设备和 业务系统的电源割接;地市公司负责割接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 第二十五 条 总部网络部 工作职责 ,明确电源割接的各项要求。 、省际网络设备或全国业务系统的电源割接方案。 、考核各省公司国际、省际网络设备和全国业务系统的电源割接工作。 第二十六条省公司工作职责。 、省际网络设备或全国业务系统的电源割接方案,根据 总部网络部 批复组织割接的实施工作。 、管理省内业务系统的电源割接。 、考核省内业务系 统的电源割接工作。 第二十七 条 地市公司工作职责 ,完成本地区的在线割接。 ,根据省公司批复组织割接的实施工作。 第二十八条割接施工界面 : ⑴审核把关割接方案,协调割接工程实施。 ⑵提供满足电源设备割接工程所要求的机房环境条件。 ⑶提供原电源设备的相关资料及交直流供电配置图。 ⑷ 提供线缆及材料。 ⑸安排运维配合和监督人员,协调割接工程。 ⑹负责割接过程 中交流供电保障。 : 20 ⑴设备现场勘查、割接方案制定并承担割接工程实施。 ⑵提供割接工程所需的工具。 ⑶完成新电源设备搬运安装、电缆布放及连接。 ⑷完成新旧电源设备之间的割接。 ⑸拆除原有电源设备及相关线缆并搬运出机房。 ⑹做好原电源设备交直流供电线缆的标识,标识应牢固、清晰,不易擦除。 : ⑴提供新电源设备产品说明书、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 ⑵完成对新装设备调试及性能检测。 ⑶对设备使用方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⑷配合割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 八 章电源割接现场管理 第二十 九 条 工具 的使用与摆放 割接现场所用工具应有序摆放,摆放位置要便于施工操作(如下图): 21 第三十条现场安全灭火措施 割接现场必须放置消防器材,安全救护设备应准备到位。 第三十一条割接与绝缘处理 1. 靠近或相邻带电部位的施工操作,应尽可能使用绝缘胶垫进行隔离。 2. 在割接过程中,不论是拆除的电缆或是复接的电缆,都必须对其端头、复接处或接线端子进行绝缘处理,以防电缆在设备内穿绕时造成意外短路故障。 (如下图): 22 第三十二条 割接过程中的电压调整和监控设置 1. 调整新设备的均、浮充电压基本一致(比如:调整新设备低于 原设备 能够避免复接过程中的打火现象)。 2. 关闭原设备和新设备的均充功能,避免割接过程中新老设备发生均、浮充状态转换。 3. 复接过程完成后,调整新设备浮充电压略高于原设备(比如: ),使负载电流过渡到新设备输出。 4. 拆除原设备后,恢复新设备浮充电压至正常值。 5. 割接过程中进行系统电压调整的时候,按照 的步进值缓慢增加或下降,保证电压升降幅度较小,避免造成电压与电流的大波动。 6. 整个工程结束后,恢复新系统的均充功能。 第三十 三 条 割接步骤的申请和确认 1. 割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割接流程中的步骤逐步执行。 2. 每执行完一步,由技术组长下达下一步执行命令。 第三十四条 割接语言描述标准化 由于通信系统的直流供电描述的是负值,用电压高、低描述容易产生歧义,应采用数值描述(如:避免使用“比﹣ 高 ”这类容易产生歧义的描述,而直接描述为将系统电压调整为﹣ 或﹣ )。 第三十五条 割接过程中的电缆连接 1. 割接过程中进行接线或接熔丝等操作前,必须测量电压进行确认;拆线或拔熔丝等操作前必须测量电流确认。 2. 直流电缆的拆卸、安装、连接时应注意:接 线时,应按先正(+)极、后负(-)极的顺序进行操作;拆线时,按照先负(-)极、后正(+)极的顺序进行。 不可中断的新旧直流用电替换,应严格按照先接后拆的原则进行操作。 3.大型局站的直流配置线路连接较多,并常用到 185mm2以上的电缆,同时未就位的直流配电设备与整流设备之间无法用母排连接,也要用到更大截面或多根的临时电缆连线。 连线将产生很大的扭力距,最终可能影响线路连接端子的强度,甚至脱落事故,此类操作必须慎重对待、注意安全。 4. 电缆复接线的制作要求 23 在割接过程中,要求直流用电设备不能断电 ,而可能遇到设备上 又没有连接临时供电复接线的输入端子,这对负载线又是不可替换的。 此时唯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从负载线靠近直流配电设备的地方,剥开一段线缆绝缘层,然后在此处分叉连接一条复接线(又称开天窗),对电缆进行割接。 等割接完主线后,再拆除复接线。 参考如下: 35mm2 的小截面电缆复接,一般采用电缆剥皮、芯线直接缠绕并接的方法。 (如下图) 50mm2的大截面电缆复接,采用铜制并沟线夹复接的方法较好,推荐使用带绝缘护套的并沟线夹,并沟线夹复接电缆的制作实例如下图: 24 25 第三十六条电缆标签处理 根据原电 源设备交直流电缆的接线位置 ,编写电缆编号 等 电源线标识标签格式 信息 , 确保割接后每条电缆 及交流零线 两端都有标签 ,以防 电缆拆装过程中 错接错拆、 断零 等 造成事故。 缆线标识标签格式信息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 设备电源标签分类 :包含电源正极标签、负极标签、地线标签、零线标签 、蓄电池正极标签( +)、蓄电池负极标签( — ); 内容规格要求如下: 内容包含 : 电源屏信息属性、 所属网元系统名称 、 主备关系、 From 本端信息、To 对端信息 、 电缆线径、电缆长度、布放日期 等 ; 参考规格: 4cmⅹ 3cm(或比例放大) ,白纸黑字,宋体,小 5号字, 居中;正反两面标注,双面过塑;若内容过多则长度可略 4cm。 过塑后规格: ⅹ 4cm(或比例放大) ,顶端留出约 1cm,中间打孔,孔直径约为。 标签数量及悬挂位置: 视具体情况 (线缆过长在中间位置、楼层孔洞位置增加悬挂等) 而定,但至少 一 26 式两份 ,使用扎带固定于电源线两端。 第三十 七 条 割接后的现场清理 割接完毕,清理割接现场,尤其是电缆沟内 、走线槽架上 无用的线缆、线头及地面上的杂物等。 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