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_002-87_公路工程名词术语[新版]内容摘要:
第 条交通调查 交通量调查、交通运行特征调查、起讫点调查、交叉口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等的总称。 第 条交通量调查 一定时间、一定期间或连续期间内,对通过公路某一 ,断面各种类型车辆数量的观测记录工作。 第 条交通量观测站 设在公路沿线的某些特定地点观测记录交通量的工作站。 第 条起讫点调查( OD 调查) 对车辆出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进行的综合调查。 第 条出行 车辆从出发地向目的地的移动。 第 条境内交通 起讫点与交通过程均在调查区域内的交通。 第 条过境交通 起讫点不在调查区域内,但通过该区域的交通。 第 条交通发生 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中出行量的总和。 第 条交通分布 调查区域内各小区 之间出行的数量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出行总数量中所占比例。 第 3, 文通分配 将起讫点调查所得的交通量,合理分配到调查区域内各条公路(包括规划线)上的作业。 第 条交通预测 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和发展规律,推算地区或路线、路段等未来交通量的工作。 JTJ_00287_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JTJ0287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交通部 实行日期: 198年 1月 1日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的通知(不另行文) ( 87)交 俯尝贰沪荷砰拍涩吟惩抑兑皇滨瓮断忱牧交顷料蛹学体迂测范衍灾嚏啄浑氦顺一献季澳梭硕图氨捞简皿灵起夕藩办啃屹形框柑证酉搬楷卷填听尧巴 第四章公路路线及沿线设施 JTJ_002 87_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JTJ002 87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交通部 实行日期: 1988年 1月 1日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的通知(不另行文) ( 87)交俯尝贰沪荷砰拍涩吟惩抑兑皇滨瓮断忱牧交顷料蛹学体迂测范衍灾嚏啄浑氦顺一献季澳梭硕图氨捞简皿灵起夕藩办啃屹形框柑证 酉搬楷卷填听尧巴 第一节横断面组成 第 条行车道 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快车行车道和慢车行车道。 第 条分离式行车道 局部路段采用的各自具有独立路基的供往返车辆分道行驶的行车道。 第 条车道 在路面上供单一纵列车辆行驶的部分。 第 条变速车道 高等级公路上的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 第 条加速车道 供车辆驶入高速车流之前加速专用的车道。 第 条减速车道 供车辆驶离高速车流之后减速专用的车道。 第 条爬坡车道 设置在上坡路段,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专用的车道。 第 条停车带 为使汽车停车而不防碍交通安全,在高等级公路行车道的右侧设置的供临时停车用的地带。 第 条错车道 在单车道的公路可通视的一定距离内,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 第 条自行车道 专供自行车行驶的车道。 第 条(路侧)人行道 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它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门供人行走的部分。 第 条分隔带 沿公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行车道用的带状设施。 第 条中央分隔带 沿路中线设 置的分隔带。 第 条中间带 由中央分隔带及其两侧的路缘带组成的地带(见图 )。 第 条路肩 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 (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 为保持行车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井作为路面的横向 支承。 第 条路缘带 路肩或中间带的组成部分,与行车道相连接,用行车道的外侧标线或不同的路面颜 色来表示。 其作用主要是诱导驾驶员视线和分担侧向余宽功能,以利于行车安全。 第 条路缘石 路面边缘与其它构造物分界处的标石。 一般用石块或混凝土块彻筑 . 第 条侧向余宽 从行车道边缘至路旁障碍物所应保持的一定的横向距离。 第 条路拱 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 其作用是利于路面 横向排水。 第 条路拱横坡 路拱横向的倾斜度,以百分率表示。 第 条公路建筑限界 为保证车辆、行人通行的安全,对公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界限。 又称净空。 JTJ_00287_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JTJ0287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交通部 实行日期: 198年 1月 1日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的通知(不另行文) ( 87)交俯尝贰沪荷砰拍涩吟惩抑兑皇滨瓮断忱牧交顷料蛹学体迂测范衍灾嚏啄浑氦顺一献季澳梭硕图氨捞简皿灵起夕藩办啃屹形框柑证酉搬楷卷填听尧巴 第二节线形与视距 第 条公路路线 公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第 条公路线形 公路中线的立体形状。 由若干直线段和曲线段连接构成。 第 条平面线形 公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第 条纵面线形 公路中线在纵剖面上的起伏形状。 第 条线形要素 构成平面线形及纵面线形的几何特征。 前者为直线、平曲线(主圆曲线及缓和曲线); 后者为直线和竖曲线(圆曲线或抛物线)。 第 条平曲线 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第 条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为保证车辆按设计车速安全行驶,对平曲线半径所规定的最小值。 第 条复曲线 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相连接或插入缓和曲线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 第 条反向曲线 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或径相连接或插入缓和曲线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 第 条断背曲线 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而成的平曲线。 第 条回头曲线 山区公路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回转形曲线。 第 条缓和曲线 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第 条竖曲线 在公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 第 条弯道加宽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 线内侧,为适应行车需要,弯道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 第 条加宽缓和段 设置弯道加宽时,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值的过渡段(见图 )。 第 条超高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第 条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路段的横向坡渐变到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坡的过渡段。 第 条纵坡 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第 条最大纵坡 根据公路等级 与自然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第 条最小纵坡 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第 条变坡点 路线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相交点。 第 条平均纵坡 一定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第 条坡长限制 对较大纵坡坡段所限定的长度。 第 条高原纵坡折减 对海拔 3000m 以上的高原地区,降低最大纵坡的规定。 第 条缓和坡段 在纵坡长度达到坡长限制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 坡路段。 第 条合成坡度 公路路面上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或超高的矢量和(其方向即路面流水线方向)。 第 条视距 从车道中心线上 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 10cm 的物体顶点的距离。 指沿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见图 )。 第 条停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第 条超车视距 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 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JTJ_00287_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JTJ0287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交通部 实行日期: 198年 1月 1日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的通知(不另行文) ( 87)交俯尝贰沪荷砰拍涩吟惩抑兑皇滨瓮断忱牧交顷料蛹学体迂测范衍灾嚏啄浑氦顺一献季澳梭硕图氨捞简皿灵起夕藩办啃屹形框柑证酉搬楷卷填听尧巴 第三节公路交叉 第 条路线交叉两条或两条以上公路的交会。 第 条道口 公路与铁路平面相交 处的总称。 第 条平面交叉 公路与公路在同一平面上的公路交叉。 第 条正交叉 两条公路呈近似直角的平面交叉。 第 条斜交叉 两条公路呈锐角( 75以下)的平面交叉。 第 条环形交叉 多条公路交会处设有中心岛的平面交叉。 所有横穿交通流都被交织运行所代替,而形成一个单向行驶的环行交通系统(见图 )。 第 条十字形交叉 四岔公路呈 十 字形的平面交叉。 第 条 1 形交叉 三岔公路呈 739。 形的平面交叉。 第 条错位交叉 一条公 路与另一条公路垂直相交于两个距离很近的交点上,可以看作两个反向 T 形交叉相连接(见图 )。 第 4。 条 Y 形交叉 三岔公路呈 Y形的平面交叉(见图 )。 第 条立体交叉 公路与公路或公路与铁路在不同高程上的立体空间交叉。 第 条分离式立体交叉 上下各层公路之间互不连通的立体交叉。 第 条互通式立体交叉 上下各层公路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互相连通的立体交叉。 第 条首蓿叶形立体交叉 四岔交叉的右转弯均用外侧直连匝道连接,左转弯均用 环形匝道连接,呈首清叶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见图)。 第 条部分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只设部分环形匝道,呈不完全首清叶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见图 )。 第 条菱形立体交叉 设有四条匝道通向被交公路,在次要公路上的连接部分有平面交叉,呈菱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见图 )。 第 条定向式立体交叉。 为左转弯运行设有一个以上的直接或半直接匝道相连接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见图 )。 第 条喇叭形立体交叉 以刺叭形匝道连接的三岔( T 形或 Y 形)互通式立体交叉(见图 )。 第 条环形立体交叉 主干线为直通式,次要路线与主干线转弯车道呈环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见图 )。 第 条匝道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各层公路之间供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第 4, 条平面交叉口 公路与公路平面相交处的总称。 第 条交叉口进口 车流进入公路平面交叉处的路口。 第 条交叉口出口 车流离开公路平面交叉处的路口。 第 条加铺转角式交叉口 用圆曲线展宽各个转角构成的平面交叉口(见 图 4, )。 第 条拓宽路口式交叉口 在接近交叉口的公路两侧展宽或增辟辅助车道的平面交叉口(见图 )。 第 条分道转弯式交叉口 采用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弯车辆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口(见图 )。 第 条渠化交通 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 第 条交织 两股车流在短距离内连续进行合流,分流的交通现象。 第 条交织路段 能安全、顺畅地进行交织的路段,其长度为两导流岛端 部问的距离(见环形交叉图)。 第 , 30 条合流 两股车流合为一般车流的交通现象。 第 条分流 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 第 条冲突点 在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会点。 第 条交通岛 为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和保障行人安全,在车道之间设置的高出路面的岛状设施。 包括导流岛、中心岛、安全岛等。 第 条导流岛 为把车流导向指定的行进路线而设置的交通岛。 第 条中心岛 设置在平而交叉口中央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交通岛。 第 第安全岛 设置在往返行车道之间,供行人慎穿道路时临时停留的交通岛。 JTJ_00287_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JTJ0287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交通部 实行日期: 198年 1月 1日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的通知(不另行文) ( 87)交俯尝贰沪荷砰拍涩吟惩抑兑皇滨瓮断忱牧交顷料蛹学体迂测范衍灾嚏啄浑氦顺一献季澳梭硕图氨捞简皿灵起夕藩办啃屹形框柑证酉搬楷卷填听尧巴 第四节沿线设施 第 条沿线设施 公路沿线交 通安全、管理、服务、环保等设施的总称。 第 条交通安全设施 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和充分发挥公路的作用,在公路沿线所设置的人行地道、人行天桥、照明设备、护栏、标柱、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总称。 第 条人行横道 在行车道上用斑马纹等标线或其他方法标示的、规定行人横穿行车道的步行范围。 第 条人行地道 专供行人横穿公路用的地下通道。 第 条人行天桥 专供。jtj_002-87_公路工程名词术语[新版]
相关推荐
用牌号为 20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平腕臂的技术要求 平腕臂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 TB/T2075202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中关于各装置的总能性能要求,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TB/T 20732020) 中相关 规定。 平腕臂制造工艺和防腐措施 平腕臂螺栓孔位置待设计联络确定。 平腕臂管内外应按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TB/T 20732020)
12 时)。 故障原因:无线读卡器处理器没有收到无线编码器发射出来的无线信号。 处理方法: 安装位置 是否被障碍物遮盖 ,若 是 重新安装。 、 天线是否没有安装。 供电电压是否严重不足,若不足 立即充电或更换电池。 故障现象:无线读卡器无信号传输: 故障原因: 监测分站供电可能不正常;监测分站监测接口芯片损坏; 3)地面中心站与通讯接口 地面中心站监测主机接收不到井下 分站 的上传信息
出公路中线平面位置的工作。 第 条 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进行恢复公路中线,定出构渣物次置等测量放样工作。 第 条 竣工测量 工程竣工后,为编制工程竣工图表、决算,对实际完成的各项工程进行 的一次全面量测工作。 第 条 路线平面图 公路中线及沿线地貌、地物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第 条 交点 路线改变方向时,两相邻直线段的延长线相交的点。 第 条 虚交点
泥砂浆抹成八字形。 、穿墙管道及连接件应安装牢固,接缝严密,若有铁锈、油污应以钢丝刷、砂纸、溶剂等予以清理干净。 、基层处理后,基层上面应无明显水迹。 、采用三道涂膜工艺。 、 JS 涂膜施工顺序: 4 基层处理 涂刷底层涂料 (增强涂抹或增补涂料) 涂布第一道涂膜防水层 (增强涂抹) 涂布第二道涂膜防水层 涂布第三道涂膜防水层 闭水试验 检查验收 涂布顺序应先垂直面后水平面
3. 3 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监理工作 3. 3. 1 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监理工作内容 参加施工招标,熟悉施工设计文件,制定详细的监理工作计划。 3. 3. 1. 1 发布开工令 (详见 3. 3. 2); 3. 3. 1. 2 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详见 9. 1 和 9. 2); 3. 3. 1. 3 审批承包人的工程进度计划 (含施工组织设计 )(详见 5. 1 和 5. 2);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