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002-1987公路工程名词术语内容摘要:

出公路中线平面位置的工作。 第 条 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进行恢复公路中线,定出构渣物次置等测量放样工作。 第 条 竣工测量 工程竣工后,为编制工程竣工图表、决算,对实际完成的各项工程进行 的一次全面量测工作。 第 条 路线平面图 公路中线及沿线地貌、地物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第 条 交点 路线改变方向时,两相邻直线段的延长线相交的点。 第 条 虚交点 当交点太远或无法安置仪器时,一般在交点前后两直线段上另选能通视的点安置仪器,经量测、计算而得到的原交点(见 图 )。 第 条 转点 中线测量时,因相邻两点不能通视所增设的测站;水准测量时,为传递高程所设的过渡测点。 第 条 转角 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见 图 )。 路桥吾爱 转换 第 条 偏角 在曲线测设中,曲线上任意点的弦与切线所夹的角(见 图 ) 第 条 方位角 由子午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测线上的夹角。 以真子午线为准者称 真方位角 ;以磁子午线为准者称 磁方位角 (见 图 )。 路桥吾爱 转换 第 条 象限角 子午线的一端(北端或南端)与测线所夹的锐角(见 图 )。 第 条 方向角 采用某坐标轴方向作为标准方向所确定的方位角 (又称坐标方位角)(见 图 )。 路桥吾爱 转换 第 条 切线长 路线交点至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距离(见 图 )。 第 条 曲线长 曲线的起点至终点之间的弧线长 度。 第 条 外(矢)距交点至曲线中点的距离。 第 条 测站 外业测量时安放仪器进行观测的地点。 第 条 测点 外业测量时被观测的目标点。 第 条 中桩 为表示中线位置和线形等,沿路线中线所设置的编有桩号的桩或标记。 第 条 加桩 路线整 桩号的中桩之间,在线形或地形变化等处而加设的中桩。 路桥吾爱 转换 第 条 护桩 为便于恢复路线位置,在交点等重要桩位周围,按一定要求设置的起固定该桩位作用的附加桩。 第 条 断链 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 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第 条 水准测量测 定各点高程的作业。 第 条 水准点 经精确测定高程控制水准测量的固定标点。 第 条 绝对基面 以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高程定为零的水准基面。 我国沿用的有大连、大沽、黄河、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 第 条 高程 又称标高。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某假定水准基面的距离,称假定高程。 第 条 地面高程 地面某点的标高。 第 条 设计高程 工程设计中对某点所要求达到的高程。 第 条 路线纵断面图 沿路线中线所作的竖向断面图。 第 条 中桩填挖高度 路线各中桩的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的差值。 第 条 地形测量 测绘地形图的作业。 第 条 基线 经精确测定的直线段,在三角测量中作为推算其他边长 的依据。 第 条 地形图 描述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的平面投影图。 第 条 等高线 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第 条 横断面测量 在中桩处,测量垂直于中线方向的地表起伏形态的作业。 第 条 横断面图 中桩处垂直于公路中线方向的剖面图。 第 5, 条 坑探 用挖坑方式观察地层地质情况的作业。 第 条 钻探 用机具钻孔取样,判定地层地质情况的作业。 第 条 摄影测量 路桥吾爱 转换 以地面摄影或航空摄影 等方法得到的像片,经处理后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第 条 航空摄影测量 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少量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图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第 条 地面立体摄影测量 在地面布设的基线两端,用摄影经纬仪摄取需要的立体像对,经地面立体测图仪处理,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第 5。 条 地面控制点测量 用精密测量仪器测定地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作业。 第 条 航摄基线 在航空摄影作业中,航摄仪器接连两次曝光瞬间镜头中心间的距离。 第 条 影 像地图 以地面摄影、航空摄影等方法得到的像片,经处理后拼制的地图。 第 条 像片索引图《镶辑复照图) 将航摄像片按重叠地物影像拼叠起来,经缩小、复照而成的图。 第5, 条 航摄像片判读 根据地物的光谱特性。 几何形状和成像规律,从像片上判释出与像片影像相应的地物、地貌的类别与特性以及某些要素的作业。 第 条 综合法测图 航空摄影和普通测量相结合的测图方法。 地物平面位置用航空摄影方法求得,地面高程或等高线用普通测试方法求得。 第 条 全能法测图 在航空摄影测量作业中,用同一种仪器 对地物,地貌貌测绘成地形图的方法。 第 条 微分法测图 在航空摄影讪量作业中,将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分成两个独立的步骤,用不同仪器成图的方法。 第 条 像片镶嵌图 将有重叠的多张纠正像片,根据纠正点或摄像进行切割拼接,镶嵌粘贴而组成的一整张像片图。 路桥吾爱 转换 第六章路基工程 第 条 路基 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 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 第 条 路堤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第 条 路堑 低于 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第 条 半填半挖式路基 在一一个横断面内,部分为路堤,部分为路堑的路基。 第 条 台口式路基 在山坡上,以山体自然坡面为下边坡,全部开挖而成的路基(见 图 ) 第 条 路基宽度 在一个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 第 条 路基设计高程 一般公路指路肩外缘的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指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的设计高程。 第 条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为保证路基稳定,根据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 件,所规定的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最小高度。 第 条 边坡 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第 条 边坡坡度 边坡的高度与宽度之比。 第 条 (边)坡顶 路基边坡的最高点。 挖方路基为边坡与原地面相接处;填方路基为路肩外缘。 第 条 (边)坡脚 路桥吾爱 转换 路基边坡的最低点。 填方路基为边坡与原地面相接处;挖方路基为边坡底。 第 条 护坡道 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沿原地面纵向保留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第 条 边坡平台 当路堤较高时,为保 证边坡稳定,在边坡坡面上沿纵向做成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见 图 )。 第 条 碎落台 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见图 )。 第 条 护坡 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总称。 第 条 挡土墙 为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坍塌而修筑的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 第 条 重力式挡土墙 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 条 衡重式挡土墙 利用衡重台上部填土的 重力和墙体重心的后移而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上墙(见 图 )。 路桥吾爱 转换 第 条 悬臂式挡土墙 由立壁、趾板、踵板三个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构件组成的挡土墙(见 图 )。 第。 21 条 扶壁式挡土墙 沿悬臂式挡土墙的立壁,每隔一定距离加一道扶壁,将立壁与踵板连接起来的挡土墙(见 图 )。 第 6。 条 柱板式挡土墙 由立柱、挡板、腰梁、腰板、基座和拉杆组成,藉助腰板上部填土的重力平衡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见图)。 路桥吾爱 转换 第 条 锚杆式挡土墙 由钢筋混凝土墙板和锚杆组成,依靠锚固在岩层内的锚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上墙(见图)。 第 条 锚碇板式挡土墙 由钢筋混凝土墙板、拉杆和锚碇板组成,藉埋置在破裂面后部稳定土层内的锚碇板和拉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见 图 )。 第 条 石笼 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设置的装填石块的笼子。 路桥吾爱 转换 第 条 抛石 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抛填较大石块的防护措施。 第。 27 条 路基排水 保持路基稳定的地面和地下排水措施。 第 条 边沟 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纵向水沟。 第 条 截水沟 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 第 条 排水沟 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沟。 第 条 急流 槽 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坡度较陡、水流不离开槽度的沟槽。 第 条 跌水 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沟底为阶梯形 ,水流呈瀑布跌落式通过的沟槽。 第 条 蒸发池 在气候干燥地区的排水困难地段,于公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为汇集边沟流水任其蒸发所设置的积水池。 第 条 盲沟 在路基或地基内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有的其中埋设透水管)的排水、截水暗沟。 第 条 渗水井 为将边沟排不出的水渗到地下透水层中而设置的用透水材料填筑的竖井。 第6, 条 透水路堤 用大石块或卵石堆筑的具有透水能力的路堤。 第 条 过水路面 通过平时无水或水流很小的宽浅河流而修筑的在洪水期间容许水流漫过的路面。 第 条 填方 路基表面高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填筑至路基表面部分的土石体积。 第 条 挖方 路基表面低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至路基表面挖去部分的土石体积。 第 条 借土 为填筑路基,在沿线或路线以外选定的地点所取的土。 第 条 弃上 利用挖方填筑路基所剩余的土或不适宜筑路而废弃的上。 第 条 取土坑 在公路沿线挖取土方填筑路基或用于养护所留下的整齐土坑。 第 条 弃土堆 将开挖路基所废弃的土堆放于公路沿线一定距离的整齐土堆。 第 条 回填土 工程施工中,完 成基础等地面以下工程后,再返还填实的土。 第 条 黄土 在干燥气候条 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质土,干燥时能保持壁立。 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 路桥吾爱 转换 后产生较大沉陷。 第 条 软土 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 第 条 淤泥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 于。 当天然孔隙比小 于 而大 于 时称为淤泥质土。 第 条 泥沼 表层有泥炭覆盖,以下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低洼潮湿地带。 第 条 泥炭 喜水植物遗体在缺氧条 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盖层。 其特点是持水性大、容重较低。 第 条 盐渍土 不同程度盐碱化土的总称。 在公路工程中一般指地表下:川米内土中易溶盐含量平均大 于 %的土。 第 条 膨胀土 具有较大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 第 条 冻土 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且含有冰晶的土。 第 条 多年冻土 又称永冻土。 指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冻结不融的土层。 其顶面以上的上层,冬冻夏融 ,称季节融化层。 永冻土层顶面距地表的深度,称冻土上限,是永冻土地区公路设计的重要数据。 第 条 流砂 含水饱和的细砂、微细砂或亚砂土等,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而发生流动的现象。 第6; 条 软弱地基 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的地基。 第 条 强夯法 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压实的方法。 又称动力固结法。 第 条 预压法 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构造物建成后的沉降量,预先在拟建构造物的地基上施加一定静荷载 ,使地基上压密后再将荷载卸除的压实方法。 第 条 反压护道 为防止软弱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堤两侧填筑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土体。 第 条 砂井 为加速地基排水固结,在软弱地基中钻孔,灌入中、粗砂而成的排水柱体。 第 条 路基砂垫层 为防止地下水的毛细上升和排除路基的水分,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在路堤底部铺设的砂层。 第 条 压实 对土或其他筑路材料施加动的或静的外力,以提高其密实度的作业。 第 条 压实度 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容重 与标准最大干容重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路桥吾爱 转换 第 条 (标准)最大于容重 按照标准击实试验方法,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在最佳含水量时得到的于容重。 第 条 相对密实度 砂土在最疏松状态和天然状态下孔隙比之差与最疏松状态和最密实状态下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即 式中 : Dr—— 相对密实度; e—— 土的天然孔隙比; emax—— 最疏松状态的孔隙比; emin—— 最密实状态的孔隙比。 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