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业人才,同时满足基层、农村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护理专业首先对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岗位需求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总结出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岗位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见 图 6)。 图 6 护理岗位职业能力 在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的现代护理理念,依据岗位能力分析结果,学校与医院合作,形成基础课程教学围绕职业能力,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和护士执业资格准入相对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体系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知识点的确立紧紧围绕护理岗位技能与素质要求”,达到基础课程成系21 统,专业课程系统化;坚持以护理岗位能力为核心,实施分步骤、有侧重,教学内容“不分家”,实施过程序化;通过“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房”,形成在职业 环境中教、在护理岗位中学的教学情境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的统一化,以达到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支撑课程与护理岗位各种能力培养之间的对应关系(见图 7)。 以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基本素养学习课程的设置满足岗位工作基本知识及后续课程需求,实现对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学习课程对接支撑,为学生可 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职业素养学习课程为职业技能课程所需的整体护理能力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专业拓展学习课程搭建知识和技能平台;职业技能学习课程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内、外、妇、儿各专科护理,本模块需要前两个模块的基础知识铺垫,同时为后续专业拓展学习课程提供支撑,实现与岗位工作能力直接对接;专业拓展学习课程是职业技能学习课程的扩展,包括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中医护理等课程,为满足现代护理工作向家庭、社区延伸的发展需求,提供知识和技能储备。 构成了“ 三维度,四过渡” 的课程体系(见图 8)。 遵循了学生职 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规律,实现学生由“大学生→医学生→护生→实习生→护士”的四次过渡。 22 图 7 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示意图 课 程 护理礼仪与人际 沟通 英语 计算机 护理心理干预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护理药理 护理心理 内科护理技术 外科护理技术 妇产科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技术 护理学导论 基础护理技术 社区护理技术 急救护理技术 精神护理技术 康复护理技术 老年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 遗传与优生优育 知识、能力、素质 能 力 沟通交流能力; 健康评估能力; 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能力; 一定的英语应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护理基本操作能力; 实施整体护理能力; 观察能 力; 应急处理、配合抢救能力 家庭访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能力; 传染病、慢性病监测、管理和预防能力; 协助紧急救治救护能力; 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能力; 为特殊人群提供预防保健护理能力 各级综合 专科医院 护理岗位 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护理岗位 护理基本知识、能力、素质 临床护理知识、能力、素质 社区护理知识、能力、素质 23 图 8 “三维度,四过渡” 的课程体系 ( 2)制定“双证融通”教学方案 ①确定教学方案编制流程(见图 9):基于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及学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所具备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要求,校院专家共同设计项目导向教学单元。 重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体现“双证融通”教学方案。 校院共同负责方案实施和评价。 图 9 护理专业教学方案编制流程图 依据护理专业工作能力 确定“三维度、四过渡”课程体系 设计学习单元 依据学习单元重组教学内容 校院共同护学实施 全面、全员、全程监控 形成护理专业 专业能力 提交学生学习成果 校院组织临床技能考核 全面、全员、全程评价 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训练任务与教学情境 快速反馈 24 ② 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活动: 按照 行业专家对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和临床一线护士岗位的任职要求,选择与护理工作岗位知识需求并与护士执业考试紧密衔接的课程作为优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 ,核心课程内容编排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主要建设《基本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 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社区护理技术》等 7 门优质核心课程。 为使课程内容更切合临床实际,联合随州市中心医院、随州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共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学校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一线护士一起,依据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讨论分析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制订课程标准;由临床一线兼职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学校专任教师加工成为教学案例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设计课程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证内容,编写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方案课件、习题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与组织结构。 下面以 《急救护理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为例(见表 3)说明研制课程标准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 ③ 课程考核与评价:护理专业在坚持“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前提下,加强素质教育,积极创新学生能力、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在不同的课程模块,采用不同的考核比例。 具体见表 4。 25 表 3 《急救护理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序号 学习任务 职业能力 教学要求 教学方式 建议学时 学习情境 子 情境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素质要求 l 院前救护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遇有 危急伤病员时能立即正确呼救,快速启动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宣传紧急呼救技巧。 掌握急诊医疗服务 体系的组成、任务 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工作流程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够沉着应对、冷 静思考 模拟训练 救护 中心见习 2 急危重症评估 具备危急伤病情况的现场评估能力。 掌握急危重症评估的原则 学会运用急危重症评估方法 4 检伤分类 能进行院外伤病员的病情分类 掌握 检伤分类的原则 掌握检伤分类的方法 1 心肺复苏 能运用院外常用急救 技术进行现场急救 掌握心搏骤停的早期诊断依据;熟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了解心搏骤停的原因 掌握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熟悉进一步生命支持技术和延续生命支持技术 6 休克患者救护 掌握急诊科的主要制度、任务和设置 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熟悉休克的诊断与救治要点;了解休克的病因、 发病机制 掌握休克患者的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4 创伤救护 正确进行急诊护理处理的能力 掌握四大创伤急救技术注意事项 熟练运用四大创伤急救 技术 4 2 急诊科护理 接诊与分诊 具备安全转运和途中 监护及抢救配合能力。 正确进行急诊预检分 诊能力 熟悉接诊、分诊的概念;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掌握接诊、分诊技巧;掌握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情景教学 2 人工气道护理 能进行气管插管;正确安装呼吸机管道。 正确设置通气参数。 能够识别报警。 掌握各种人工气道的并发症;熟悉各种人工气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掌握各种人工气道的 护理措施 护理技能实习 技能模拟训练 6 心脏电复律 能熟练进行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掌握电除颤、电复律的操作方法与监护 掌握电复律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了解电复律的原理 掌握电复律的操作方法 与监护 6 临时心脏起搏 能够掌握心脏起搏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临时性心脏起搏分类与原理 掌握临时性心脏起搏的护理措施 2 3 ICU护理 生命体征监护 熟悉 ICU 的设置,并 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ICU 掌握生命体征监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了解生命体征监护目的 掌握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 目教学 ICU 护理技 能模拟训练 技能模拟训 练 ICU 见习 实习 ICU 实习 2 呼吸功能监护 说出呼吸机面板设置。 正确设置通气参数;能够识别报警。 掌握呼吸功能监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呼吸功能监护目的 掌握呼吸功能监护方法 4 循环功能监护 掌握循环功能监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循环功能监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循环功能监护目的 掌握循环功能监护方法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精神以及慎独精神 4 肝肾脑功能监护 掌握肝、肾、脑功能监护指标 掌握肝、肾、脑功能监护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其监护目的 掌握肝、肾、脑功能监护方法 4 多脏器衰竭者的救护 掌握多脏器衰竭的临床表现 掌握多脏器衰竭的临床表现;熟悉彩脏器衰竭的救治要点;了解多脏器衰竭的病因与病机 掌握多脏器衰竭忠者的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5 合计 54 26 表 4 护理专业课程考核与评价一览表 序号 课程模块 考核比例 备注 1 基本素质课程 形成性评价( 10%) + 理论考试( 60%)+综合能力考核( 30%) 2 职业素养课程 形成性评价( 10%) +理论考试( 60%)+综合能力考核( 30%) 3 职业技能课程 形成性评价( 10%) +模拟情境单项技能考核( 30%) +在线测试( 30%)+综合能力考核( 30%)。 护理专业课程计算机考试管理系统 床旁考核 4 综合实训课程 单项技能考核( 50%) +综合能力考核( 50%)。 床旁考核(医疗机构) 5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单项技能考核( 40%) +综合能力考核( 60%)。 床旁考核(医疗机构) 注: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实训报告、小测验、作业等 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理论考试采取笔试、面试、开卷、闭卷、调查等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专业技能考核,采取“四个阶段,四种考核”模式和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进行考核。 “四个阶段”即每项操作完成时、课程结业时、实习前培训时和出科时;“四种考核”即小组考核、教师考核、学校考核和医院考核,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形成性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课堂学习及完成作业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如课堂提问、课业成果等;医疗机构评价是指学生在岗位见习、实习过程中或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和医院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按岗 位的实际要求进行全面测试,重点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专业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实习档案;技能操作考核,严格按照护理行业岗位技能训练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进行, 以保证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岗位工作的一致性。 27 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定采取等级制。 学生在科室轮换时,严格按岗位要求由临床带教老师、护士长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个等级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 3)三级精品课程及校本教材建设 依据护理工作 岗位能力标准及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核心能力,围绕核心能力,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岗位工作过程与典型任务分析,构建《基础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等 7 门课程为优质核心课程。 ①遴选核心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确定护理专业三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遴选专业核心课程,投入专项经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共同建设。 到 2020 年拟建成 1 门国家级 精品课程、2 门省级精品课程、 3 门院级精品课程(见表 5,表 6)。 表 5 护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课程名称 责任人 总体要求 合作单位 建设进度 急救护理 技术 何筱英 ,各类教学文件随时更新 随州市中心医院 随州市曾都医院 力争 2020 年 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外科 护理 技术 刘晓东 1 本 3 按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随州中医院 随州 市中心医院 力争 2020 年 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 儿科 护理 技术 王先念 1 本 广水市一医院 随州 市 妇幼保健 院 力争 2020 年 达 到院级精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