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民政局、经信委。 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分类引导产业发展。 美丽乡村示范村要注重打造特色产业,树立“一村一品”,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要 按照国家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有关要求,加强村庄传统建筑和传统建筑格局的保护, 保持和延续村庄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引导发展乡村文化体验游;其他村庄要因势利导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乡村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树立文明新风,保护传承建筑文化、民间文化、农耕文化等乡村文明。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住建局、宣传部、规划局、文广新局、农业 局(农办)、旅游局。 (三)建设美丽乡村景观带 景观带建设要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 整体规模到位。 景观 — 9 — 带长度一般不小于 10 公里,能凸显环境整治连线成片效果; 二是 村庄整治到位。 景观带两侧各 300米范围内村庄要按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进行整治; 三是 绿化美化到位。 景观带沿线两侧开展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公路铁路沿线要因地制宜建设绿化带,形成有序和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 四是 生态修复到位。 治理沿线乱采乱挖,保护和清洁湖泊、河流、鱼塘等水系水域,恢复因公路、铁路施工遭破坏的山体、地表、水面等自然环境景观,沿线山水、田林等环境要 素比较自然生态,体现比较浓郁的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住建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环保局、农业局(农办)。 (四)整治县市区交界处环境脏乱差现象 认真贯彻中共漳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大力整治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交界处普遍存在的环境脏乱差现象,改善“三不管”的环境“死角”卫生状况,重点是交界处位于国道、省道和其他重要通道的两侧村庄的整治。 要 在完成村庄“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 道硬化、村庄绿化”等五项任务的基础上, 加强对交界处“三不管”地段的环境卫生整治。 一是 县市区间要加强沟通,明确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做好所辖范围内垃圾的清理和其他杂乱现象的整治,实施道路两侧和空地绿化美化; 二是 建立“三不管”地段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三不管”地段环境卫生、风貌景观 — 10 — 有明显改观。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住建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环保局、农业局(农办)。 (五)加快公路铁路沿线整治绿化 要以“三整治二构建一建立”(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沿线村庄、整治企业环境、构建绿色通道、构建生态环境、建立长效机制)为主要整治内容,以高铁沿线、高速公路互通口至城区、铁路车站至城区、城镇连接新区和风景名胜区、国道省道、市级绿道等为重点整治区域,加快推进沿线两侧城乡结合部、村庄、企业厂房的环境整治,大力开展植树绿化,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公路铁路沿线环境景观面貌。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经信委 、农业局(农办)、水利局、国土资源 局、环保局、铁办。 (六)深化流域治理 扩大整治面,形成重点景观区域、小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全面推进的治理格局,整体提升环境保护整治水平。 要突出生态修复,提升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加强生态护坡、驳岸及岸线景观建设,重塑溪流河道的弯曲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环境。 要加快推进九龙江流域 1公里范围内和土楼保护区范围内 36 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 — 11 — 到 2020年 6 月底, 36个乡镇要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有效处理。 推进九龙江流域 1 公里范围内和土楼保护 区范围内 36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设, 2020 年完成 5 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水利局、住建局、环保局、农业局(农办)、林业局、财政局、旅游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一是 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分级负责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促进城乡统 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做到一年一年排计划,一村一村抓实施,一项一项抓落实。 二是健全工作机构。 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宜居办要抽调精干力量专门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综合协调、督查检查、考核验收和日常信息上报等工作。 三是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 形成“省级补助、市级引导、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高新区)配套,市场运作、集体投入、社会共建、群众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 市级资金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