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湖南土建初中级职称(工程师)重点模拟试题内容摘要:

10 B、 12 C、 14 D、 16 预制板搁置在钢筋混凝土梁上时的支承长度应满足( ) mm。 A、≥ 60 B、≥ 80 C、≥ 100 D、≥ 120 某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发生了斜压破坏,则表示( )。 A、剪跨比较小,腹筋配置过少 B、剪跨比较小,腹筋配置过多 C、剪跨比较大, 腹筋配置过少 D、剪跨比较大,腹筋配置过多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计算中,主梁的计算方法应按照( )来进行。 A、 刚性理论 B、弹性理论 C、塑性理论 D、弹塑性理论 当某钢筋混凝土矩形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为( )时,应视为短柱。 A、 L0/b≤ 6 B、 L0/b≤ 8 C、 L0/b≤ 10 D、 L0/b≤ 16 砌体结构中,砖基础的砌筑常采用( )。 A、全部丁砌 B、梅花丁 C、一顺一丁 D、三顺一丁 砌体结构计算中,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 )。 A、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一倍,且不小于 米 B、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 倍,且不小于 米 C、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小于 米 D、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三倍,且不小于 米 ( )的存在是粘性土具有可塑性的最本质的原因。 A、重力水 B、毛细水 C、强结合水 D、弱结合水 在地震力作用下,当考虑框架结构中实心填充墙 的抗侧力作用时,填充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 mm。 A、 120 B、 180 C、 240 D、 370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中,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隙时间:在桩身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粘性土不应少于( )天。 A、 10 B、 15 C、 20 D、 25 1计划 P( Plan)可以理解为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 )。 A、设计方案 B、组织方案 C、管理方案 D、 行动方案 1在质量控制中,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应采用( )。 A、直方图法 B、排列图法 C、因果图法 D、控制图法 1室外工程统一划分为一个( )进行验收。 A、单位工程 B、分项工程 C、分部工程 D、检验批 1反铲挖土机的开挖方式有沟端开挖和( )。 A、分层开挖法 B、沟角开挖法 C、沟侧开挖法 D、分条开挖法 1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孔中心线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 )。 A、 50mm B、 100mm C、 150mm D、 200mm 1对于跨度 2m< t≤ 8m 的现浇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应是( )。 A、≥ 50% B、 75% C、 80% D、 95% 1浇筑砼时为避免发生离析现象,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 )。 A、 2m B、 3m C、 4m D、 5m 1砂浆的强度,用边长为( )的正立方体试件,经 28d 标准养护,测得一组六块的抗压强度值来评定。 A、 B、 10cm C、 15cm D、 20cm 1每层承重墙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的下面应用( )。 A、丁砖砌筑 B、顺砖砌筑 C、侧砖砌筑 D、立砖砌筑 当屋面坡度为 2%时,若采用沥青防水卷材,其卷材铺贴宜( )。 A、垂直屋脊铺贴 B、平行屋脊铺贴 C、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 D、与屋脊呈现 45 度角 2在梁、板、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处产生烂根的原因之一是( )。 A、混凝土强度偏低 B、养护时间不足 C、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漏浆 D、配筋不足 2在砖砌体工程中,为防止砌筑砂浆强度偏低或强度不稳定,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A、严格控制塑化,材料的质量和掺量 B、加强砂浆拌制计划,随拌随用 C、加强现场管理,加强计量控制 D、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按规范执行 2工程质量事故按( )可划分为一般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 A、产生的原因 B、造成损失严重程度 C、造成的后果 D、事故责任 2下列外加剂中,能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是( )。 A、引气剂 B、早强剂 C、防水剂 D、膨胀剂 2分部工程质量应由( )组织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 A、监理工程师 B、总监理工程师 C、监理员 D、监理人员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 )。 A、重新验收 B、可以验收 C、予以验收 D、严禁验收 2进行单位工程验收时,若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工程所在地的( )协调处理。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D、监理单位 2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 )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监理单位 D、设计单位 2关于文明施工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B、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的需要 C、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D、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施工队伍 的整体素质 既可用于外墙砌筑,又可用于外装饰施工的这种脚手架是按( )进行分类的。 A、搭设位置 B、所用材料 C、用途 D、构造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 31- 50 题,每题 分,共计 30 分。 每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至少有一个错项,考生应将选定的答案填写在试题相应的题号内,多选、错选或少选不得分) 3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宜采用( )级热轧钢筋。 A、Ⅰ B、Ⅱ C、Ⅲ D、 Ⅳ 3结构的可靠性包括( )。 A、适用性 B、稳定性 C、耐久性 D、安全性 3钢筋混凝土弯、剪、扭构件中,一般应配置( )来抵抗扭矩作用。 A、纵筋 B、箍筋 C、弯筋 D、吊筋 3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中,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应该使用( )法。 A、弯矩二次分配法 B、“ D”值法 C、反弯点法 D、分层法 3砌体结构中,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可 分为: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刚弹性方案。 其划分的依据是 ( )。 A、纵墙间距 B、横墙间距 C、地基类型 D、楼盖类型 3砖砌体结构中,下列关于过梁上的墙体荷载描述正确的是( )。 A、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 hw< In/3 时,按实际墙体的均部荷载。 B、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 hw< In/2 时,按实际墙体的均部荷载。 C、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 hw≥ In/3 时,按墙体高度 ln/3 计算均部荷载。 D、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 hw≥ In/2 时,按墙体高度 ln/2 计算均部荷载 3碳素结构钢中含有各种元素,其中有害的是( )。 A、硼 B、磷 C、氮 D、氧 3钢结构中,下列关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描述正确的是( )。 A、避免涂抹红丹防锈漆 B、避免涂抹无机富锌防锈漆 C、可涂抹红丹防锈漆 D、可涂抹无机富锌防锈漆 3地基基础设计中,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要求外,还应满足对基础结构的( )要求。 A、耐久 性 B、稳定性 C、强度 D、刚度 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在地震力作用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填充墙在房屋中下部破坏严重 B、填充墙在房屋中上部破坏严重 C、空心砌体墙破坏严重 D、实心砌体墙破坏严重 4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 A、干密度 B、压实功 C、土的含水量 D、每层铺土厚度 4在换土垫层法中,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软弱土层排水固结,防 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可采用( )。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素土垫层 4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制备泥浆的作用是( )。 A、保护护筒内的水压稳定 B、稳固土壁,防止塌孔 C、保护孔口 D、对钻头有冷却和润滑作用 4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 A、称量不准确 B、水灰比 C、未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 D、坍落度 4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常用的捣实方法有( )。 A、台座法 B、振动法 C、挤压法 D、离心法 4砌砖工程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 )。 A、“三一”砌砖法 B、挤浆法 C、刮浆法 D、满口灰法 4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层的防水方法有( )。 A、外防外贴法 B、外防水法 C、外防内贴法 D、内防水法 4在工程应用中钢材的塑性指标通常用( )表示。 A、伸长率 B、冲击韧性 C、冷弯性能 D、断面收缩率 4下列关于现场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要求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 B、适应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 C、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当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卡 D、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 50、下列属于安全防护“四口”的内容是( )。 A、楼梯 口 B、电梯口 C、预留洞口 D、窗洞口 三、实务题(每小题 25 分,考生可任选三道题作答,共计 75 分。 多选以所答题题序前三题计分,其余不计分) ,通过招标方式与市建工集团安装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 开工日期为 2020 年 5 月 18日,合同工期 67 天。 施工单位按时提交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得到了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几项事件: 事件一: 在设备安装阶段,按照合同约定,业主负责购买的设备应于 6 月 24 日进场, 25日开始安装。 但因运 输问题,推迟到 6月 28 日才进场,造成安装时间推迟 4天,人工窝工 28 个工日。 施工单位及时提出增加工期 4天并补偿相应费用的要求。 事件二: 2020 年 6 月 15 日,进行柱子吊装作业时,由于控制大臂连接销轴的止退板的安装违反安装工艺要求,致使止退板失去作用,起重大臂突然折断,将现场信号工王某砸伤。 经事故调查,该单位对大型机械设备长时间疏于管理,没有建立完整的技术资料档案,也没有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技术检验,致使该机械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止退板失去作用,造成销轴在工作中受轴向力影响而逐渐窜出,上、下弦杆各有一节点所承受的扭 矩超过强度极限而折断。 作业人员擅自变更原设计要求,将本应形体锁合的固定方法改变为粘结锁合方式,且又未认真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