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总结内容摘要:

策略。 (三)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促进和阻碍。 6. 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精选教材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三)合理安排教 学程序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 元认知策略是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认知指向客观世界,元认知指向人自身的认知过程,它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 知识的类型: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感性知识 是 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理性知识 ,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2. 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 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同化(理解)、保持(吸收)、应用(迁移)。 4. 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时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A、灵活选用事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我们强调的是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行事物直观。 B、加强词语形象的配合。 C、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特点是: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 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告。 ) E、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6.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 概括。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B、正确运用变式 C、科学地进行比较 D、启发学生进行直觉概括 7.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瞬时记忆或感觉记忆,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贮存时间大约为 秒。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5 秒到 2 分钟。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 7177。 2 个组块。 (组块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 )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 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保存时间长,从 1 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8.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一)深度加工材料 (二) 有效运用记忆术 (三) 进行组块化编码 (四) 适当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五) 合理进行复习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 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1.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 方式。 特点是: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极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极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 技能的种类: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教学技能) 特点是 :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 我们把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界定为认 知策略;把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界定为心智技能。 4. 技能的作用:第一,它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第二,技能还是活的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5.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6.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 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采取何种练习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操作技能的学习: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四)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 ,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7.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8.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四)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第八章 学习策略 1.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谜底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特征: ① 学习策略是 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② 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③ 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④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2. 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 元认知策略 监视策略 学习策略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