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内容摘要:
把主权视为国家最本质的特征。 布丹提出主权学说实际上是为了论证君主制的至高无上性,张扬的是君主主权。 布丹:《国家论六卷》,明确将国 家概念界定为主权者与臣民,将公民视为主权者的服从,主权则是指“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最高权力三个方面的涵义:绝对的、永恒的和不可转让的权力。 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 ( 1) 霍布斯的君主主权(君主主权) 霍布斯 是 把主权理论用于论证 君主主权 的重要代表人物。 它是 第一个 主张把专横的主权限制在政治领域 ,而把经济领域作为自治的领域留给新生资产阶级的人。 霍布斯的 《利维坦》 :如果没有一种最高的主权权力存在,人类将生活在自然状态下。 这个最高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权力,只能掌握在君主手中。 ( 2) 洛克的议会主权(议会主权) ( 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制度的根本特征 ) 洛克 是第一个系统阐述 议会主权 论 的思想家。 议会主权论的本义在于分割君权,限制君权。 洛克:主张自然权利,强调建立有限政府。 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人民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 国家权力 分为 立法权 与 执行权 和 对外权 , 立法权 是 最高权力。 议会主权是指在政府权力内部确立 立法权对执行权的最高地位 ,议会有权制定一切法律。 在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中,契约一经订立, 自然状态 立即转化为 公民社 会。 ( 3) 卢梭的人民主权(人民主权) 卢梭 的 人民主权 论 直接来源于社会契约论 ,他提出了 “ 公意 ” 的概念,公意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 他认为,人类为了自身的自由与幸福通过社会契约形式,建立某种政治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是国家。 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这就是人民主权。 卢梭的观点,人民主权具有以下原则: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主权是不能代表的。 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制,而反对代议制。 他坚持人民主权的绝对性、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 二、主权在民原则在西方各国的确立 最早把民主主权原则写进 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 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人权宣言》 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这部宪法是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 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显著 特点有人民主权原则和分权原则。 英国是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国家,构成英国宪法的主要是议会制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性判例和惯例。 1689 年 《权利法案》 和 1701 年 《王位继承法》 确立 英国 的 基本宪政 ,以此达到规范和限制权力的目的。 主权在民的评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虽然标榜主权在民原则,但人民事实 上很难行使国家 课程 .知识点 7 主权,最高权力照例掌握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少数财团及其代理人手中,广大民众始终处于无权地位。 三、主权在民原则与政治合法性 (主权在民是现代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和关键) 政治合法性的含义: 又叫政府合法性、政权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 统治的正当性和对统治者的认同的总和就构成了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的意义: 1)政治合法性关系到公共权力的顺利行使。 2)有助于减少统治和管理成本。 主权在民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主权在民是现代政治 合法性的关键和坚实基础。 1)从理论上讲,人民主权理论是一种论证政治合法性的理论。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本身就是一种论证政治合法性的理论。 2)从实践上看,建立在人民主权原则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是一种具有合法性的政治制度。 ①它宣称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之所在;统治者必须是从被统治者中自由选举产生。 ②选举是人民参与政治、表达政治意愿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③选举也是人民控制政府的有力武器。 只有在选举的时候,人民才担当起统治的角色。 政治权利的来源及其获得方式: 1)宣称国家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是一切 政治合法性所在。 2)选举也是人民控制政府的有力武器。 瑞士 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民创制权和复决权的国家之一。 天赋人权论 所揭示的 人民权利 主要包括 生命权 、 自由权 、 财产权 和 反抗权。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在 人民权利 中真正有意义的是 财产权 和 自由权。 财产权 是解释资本主义历史运动的最具有 直接性 和 实质性 的因素。 第二节 代议制原则 代议制: 指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 相对之直接民主制度,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 : 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间接 民主制:也称 代议民主制 , 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一、代议制的产生: (英国既是“议会之母”,也是代议制度的发源地) 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 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到了近代 ,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 ,人口和城市的扩大 ,实行直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②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 ,从而为资产阶级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和民意基础。 代议制起源于英 国,它的直接起源是《大宪章》开始的大议会,并经过了从贵族会议到等级会议再到议会的转变。 代议制被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的原因: ( 1)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要求实行民主制。 ( 2)现代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由于代议制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和民主的实现问题,代议制就成了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形式。 代议制的特点和性质(代议制议会与等级制议会的不同) ( 1)等级制的议会是与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代议制的议会是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在功能上调节和平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不同阶 级、阶层和利益关系,在本质上则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权力的工具。 ( 2)等级制的议会由不同等级派出的代表组成,他们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由他们代表生而平等的公民,而在名义上则是代表全体人民。 ( 3)等级制议会仍是主权在君。 代议制议会的前提是主权在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一切,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议会则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性质:在本质上议会仍是财产所有者维护其财产权的工具,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限制政府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有关代议制的理论发展 ( 代议民主制是以 “ 议会主权 ” 为基本特点 ) 中世纪代议制民主思想的孕育 普选制 是代议制的基础, 也是 议会民主制的基础。 没有它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代议制。 这是代议制和欧洲中世纪封建的三级代表会议的根本区别。 人民参与国家最主要、最通行和最现实的途径是代议民主制。 ◇普选制的历史意义:①普选制打破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②普选制改变了国家最高权力和最高首脑的产生机制 ,大大提高了公民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作用。 ③普选制改变了西方国家权力产生的机制和程序 ,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发展。 ◇普选 制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中的作用:①资产阶级提出的普选制以及其他革命口号 ,对吸引绝大多数民众 ,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②普选制度的建立 ,是资产阶级稳固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普选制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运作中处于重要地位。 课程 .知识点 8 ◇既防止权力的专横.又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的重要的三大发明是 代议制 、 法治 、 分权制衡。 近代思想家关于代议制的理论 ( 1) 柏克的代议制政府理论 , 强调政府是由少数精英集团领导下 的结构严密的工作机构。 现代议会政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处理国 家利益与党派利益的关系问题。 柏克主张,议会议员不是其选区代表,而是代表全国人民 ( 2) 密尔(系统、全面论证代议制政府理论的思想家),《代议制政府》论述了代议制以下几个问题: 1)理想上最好的与实际可行的政府形式。 好政府的标准:①政府的统治必须有助于增进被统治者的好的品质。 ②政府必须利用它本身存在的好的性质来实现正当的目的,要符合法律道德的标准。 2)代议制政府的本质规定: ①代议制政府是主权属于集体公民而不属于个人的政府。 ②代议制政府是公民参与政治的平民政府而非贵族政府。 ③代议制政府有两大基本职能: 是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是国民教育机关,培育、倡导和维护一种公共精神,应是政府的首要职能。 3)代议制政府的两大弊端及建设方案 缺陷:①议会中的普遍无知无能。 ②可能受到和社会普遍福利不同的利益的影响。 应对方案:①实行精英民主。 ②以比例代表制替代多数代表制。 ③保障少数代表在议会的对抗职能。 ④主张扩大选举权。 精英民主:就是精英统治基本上的民主。 三、 代议制通行的具体原则 代议制在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行中遵循的原则: 人民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主权。 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 代议机关必须遵 循严肃的议事规则:议事规则应符合的要求: 1)议事规则必须是事先制定,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 2)议事规则要体现平衡原则。 3)所有决定都必须经过充分自由的辩论协商后才能做出。 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 代议民主并不排斥直接民主。 ◇ 西方代议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 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 :①”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原则;②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③体现”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的会议公开和政务公开原则。 从理论上说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学说中最富于政治智慧的思想之一 ,从实践上说 ,代议制是民主共和制最 好的政治形式。 第三节 法治原则 西方政治制度的一个最根本的宪法原则是 法治原则。 一、西方法治思想的产生 法治的含义 法制 : 意为国家法律、法令、法规的一套设施和制度,其重点是落实在法的强制性、合法性、技术性。 法治: 以法律为国家和公民的活动的基本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论、原则与方法治理国家。 法治的内涵:( 1)法治与自由,( 2)法治与自然法 ( 1) 法治与自由 戴雪,《宪法精义》指出法治三个特征: 1) 正常的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2)法律面前的平等。 3) 不是个人权利的来源而是个人权利的结果。 ( 2) 法治与自然法 自然法: 格劳秀斯 认为正确理性所下的命令,按其是否符合理性,指出一种行为本身具有道德根据或道义上的必然性。 自然法的内容:人是生而具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权利被称为自然权利,即依据自然法所享有的权利。 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 ,最早主张法治的思想家之一。 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西塞罗 ,比较系统地提出自然法理论。 认为: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阿奎那认为:法律是对于种种有关公共幸福事项的合理安排,由任何负有管理社会之 责的人予以公布。 根据其神学世界观, 阿奎那 把法分成四种: 1) 永恒法 , 2) 自然法 , 3) 人法 , 4) 神法 路德和加尔文把法律分为神圣法、自然法、实证法。 课程 .知识点 9 二、法治与宪政 法治与宪法 宪法: 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被称为基本大法或根本大法。 西方各国宪法分为①成文宪法②不成文宪法 1) 成文宪法: 将国家基本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以一套法律文书形式表达的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7 费城制宪会议通过的美国宪法 2) 不成文宪法: 没有专门的统一宪法典,而是由带有宪法性质的各种历史文件即各种宪章、含义宪法内容的议会制 定法、含有宪法内容的法院判例及各种宪法惯例组成的。 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英国 宪法与宪政(宪政即宪法政治) 宪政 是指一种近代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以宪法为标志、以人民主权为合法性基础,以代议制民主为行使权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等一套制度结构。 现代宪政的本质内涵:限制政府权力,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政制度的根本问题是 权利。 宪政与法治的关系: 在西方宪政制度的运行中,法治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宪政制度中洋溢着法治主义精神。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亨金认为宪政 就是对政府权力的宪法制约,但他同时也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力。 三、 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 法律的普遍性:①法律的适用性不是针对某些特定人群,而是所有的人和一系列相同的事务。 ②法律的规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 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力和政治权力 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不仅是法治的目的,也是法治的存在价值。 近代宪政制度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调节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力之间的冲突问题。 法治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保障权利而限制权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公民均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种族歧视政策废除,少数民族和有色人种开始享受有同白种人同等的政治权力;( 3)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 4)司法平等。 司法独立 (主要内容:①法官独立审判案件②。20xx年00316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知识点
相关推荐
7 / 16 容的手抄报、宣传画等作品。 善琏小学在播放室为学生播放了法制教育资料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还组织各班学生观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片,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学会自立自强,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学科结合,整体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区各校结合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把法制精神教育融入学科教育,融入日常管 理,融入社会实践
应改变。 ( 2) 6 如第 15 题 2 图所示,测试 Main 场景时,动画播放到第 45 帧自动停止。 则“控制”第 7 页 共 18 页 图层第 45 帧的帧动作脚本是。 16.【加试题】 n 个数据的冒泡排序需要经过 n1 遍加工,每一遍加工自下而上比较相邻两个数据,把较小者交换到上面。 小刘发现:当某一遍加工过程中没有数据交换,说明数据已经有序,无需进一步加工。 为此
的是 ,便于双手活动 ,减少帽檐下垂 LED 灯泡,降低了能耗 ,降低了产品价格 第 7 题图 通用技术考试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下列主视方向(箭头方向)中与三视图对应的是 ,图中尺寸标注 不正确 . . . 的地方共有 处 处 处 处 ,现在 要对基是行技术试验,下列试验中 不需要 . . . 的是 ,测试电路是否正常 ,测试灯泡的使用寿命 ,测试其稳定性 ,观察 灯罩是否耐热
提高了煤矿现场作业人员业 务水平、技术,强化了煤矿职工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使广大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安全认识转变为自觉行为融汇到日常工作。 (六) 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维护职工健康利益 ,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安全环保部负责定期发放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监督员工劳动保护用品使用,在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地点悬挂职业危害警示牌
B 从案例中受到启发 C 付诸行动,身体力行 D 进行自身反省 37. 心态分为()两种心态。 (多选 ) A 向上心态 B 向下心态 C 积极心态 D 消极心态 40. 人的心理需要多方面的锤炼,主要是学会 ()。 (多选 ) A 积极地调整 B 正确地认识 C 恰当地控制 D 稳定的发展 36. 身体有缺陷的人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他们的 ()。 (多选 ) A 努力奋斗和自信自强 B
IEEE 标准 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 1OGbps B) 1Gbps C) 100Mbps D) 1Ombps ( 14)以太网的帧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是 A) 18B B) 46B C) 64B D) 1500B ( 15)关于 无线 局域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 B)可以作为传统局域网的补充 C)可以支持 1 Gbps 的传输速率 D)协议标准是 IEEE